自從幾天前匆匆趕回東北後,文平就陷入了緊張的工作中,最讓文平頭疼的是在日本人入侵運動的時候進行了大規模的掠奪,雖然進行了多場大規模的屠殺,但是對城市設施和工業設施卻基本沒進行任何的破壞,尤其是鐵路和橋樑方面,蘇聯人撤退的時候卻撤走了一切可以拆走的東西,就連電線、下水設施都全部進行了破壞,就更別提什麼鐵路和橋樑了,蘇聯人是想讓移交華夏的定遠地區一下幾乎回到了石器時代,道路、橋樑全部被破壞,部隊推進十分艱難。
原本駐守中蘇邊境的蘇軍三個師的兵力已經增加到了五個師,其中一個還是緊急從東線抽調來的近衛軍坦克師。
而且剛剛得到消息,在海參崴郊外機械化軍的一個裝甲團與蘇軍的一個坦克營由對峙轉變發生的交火,對此事件文平毫不猶豫的立即停止全部休整,準備輸送部隊,並且將中美聯合空軍撥調華夏志願軍遠東駐軍的作戰飛機全部派往海參崴,對蘇軍坦克師駐地實施轟炸。
文平的過激舉動讓蘇聯方面無比震驚,這場秘密交戰是在雙方不生不響的情況下發生的,根據戰果調查,志願軍的主戰坦克竟然遠超過蘇制的t34。
打慣了日本人薄皮大餡戰車的志願軍軍坦克手們第一次遇到這些經驗豐富,戰鬥力極高戰鬥意志非常強的對手,雖然56式坦克在t34中型坦克的作戰中占據優勢,但兩種都是各有所長的優秀坦克,雖然56式是t34升級了兩次的產物,但是蘇聯的裝甲兵都是經過慘烈的大戰過來的,而志願由於大規模擴軍,所以士兵都是回大陸後各部隊整編的,以前連看豆丁都沒有的士兵只是經過了短暫的訓練,經驗嚴重不足。
蘇聯人的挑釁讓文平真正的認識到了不足,自己引以為傲的機械化軍還不是蘇軍一個裝甲軍的對手。武器在先進沒有熟練地人員操作也不是無敵的,蘇聯和日本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而且蘇軍有五十一個裝甲師在東線作戰,實力之懸殊可見一斑?
機械化軍重裝第一師第三團損失三十七輛56式主戰坦克。而蘇聯人僅僅損失四十一輛t34中型坦克和十幾輛史達林二型重型坦克,事件的起因是蘇軍坦克師授命進行試探性挑釁,根據蘇聯方面最高統帥部的分析國民政府很可能向英美實施政治求援,或者抗議等行為,這樣蘇聯方面就先拖住國民政府的接收行為。從遠東戰場將七十個師的兵力進行抽調,投入加強到主要攻擊方面,通過史達林最高統帥的身份置換,徹底否認中蘇新德里協定的合法性。
但是,顯然華夏人的反應超出了蘇聯方面的預計,華夏志願軍當即就進行了猛烈的還擊,大批的部隊開始集結,原本在黑龍江整訓的輕裝集群開始開始的向貝加爾湖地域挺進,似乎要切斷蘇軍在遠東的部隊的後路,而且當夜又展開的猛烈的空襲。華夏志願軍似乎把蘇軍視為了日本人第二,用志願軍與蘇軍交涉的參謀長程海的話說,就是一切停留在華夏領土上的外國軍隊都是侵略者,驅逐或許就地消滅。
中蘇方面的交火震驚了華盛頓與倫敦,南京方面則跟無事人一般,無論誰詢問回復都是正在調查,蔣介石則出面聽取了文平的電話匯報,對於文平堅決打的決心蔣介石沒有支持亦沒有反對,蔣介石也在觀望國際動向。
美國與英國特使相繼前往華夏和通過遠東前往蘇聯,對於史達林來說。在遠東的挑釁幾乎是得不償失的,這讓他抽調部隊的計劃暫時的停止了下來,因為華夏志願軍總司令官文平在戰略還是非常有見地的,如果被其發現了紅色帝國的暫時性虛弱該如何處理?而且在海參崴事件中。史達林幾乎是獨斷乾坤堅持強硬立場。
不過史達林也清楚,拳頭強硬才是真正的強硬,立場的強硬是隨著時局和力量的對比所發生變化的,華夏志願軍的背後是孤注一擲支持的美國人與英國人,蘇聯需要美國人和英國人的戰後援助,為此史達林感到萬分的頭疼。爭取美國人與英國人的支持對於現在的蘇聯非常重要,史達林決定演場好戲給美國人和英國人看看,但是文平卻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對手。
不過,史達林的打算落空了,美國與英國方面顯然並不支持蘇聯調查的主張,要求蘇聯方面按照新德里協定執行,因為美國制定的整體戰後聯合戰略,很有可能因為蘇聯人在遠東的小動作最終功虧一簣,史達林命令在從遠東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