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奎因對於科索沃戰爭的看法,和那些被媒體和政府蒙蔽的普通民眾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所謂的「種族屠殺」、「種族清洗」、「人道主義危機」什麼的口號,他是不屑一顧的。
說白了,這其實是一場資本的戰爭,貌似是南聯盟、塞爾維亞、科索沃這個丁點大的小國發生的涉及種族和宗教的內戰,但實際上是美國和歐洲之間爭奪貨幣話語權的博弈,是一場金融之戰。
巧得是,他白奎因也是這場戰爭的受益人之一。
他趕上的是,華爾街股市增漲的紅利。
能夠輕鬆接納全球資本的納斯達克股市,在幾個月間獲得了一波暴漲,以電信和網際網路為主的科技股,股價大幅增長。
新上市的科技股,用發行價折算的市盈率屢創新高。
像flash這樣業績良好的公司,市值更是突飛猛進。
依靠技術手段,利用算法自動完成交易的「兩個西格瑪」股票基金,雖然由於算法所限,只能維持5、6億美元左右的資金盤,多餘的錢只能拿出來分紅,但是短短半年時間,白奎因當初投入進去的兩個多億,現在不僅已經賺回了本,還翻了兩翻。
白奎因股票市場賺了錢,又和科索沃戰爭有什麼關係呢?
之前說過,今年一月一日起,歐元將正式投入使用,取代了歐盟國家原有的貨幣,使得歐盟各國在經濟上真正連成了一體。
歐元的使用在歐盟各國之間去除了依賴美元的國際貨幣體系,而且還給其他國家,特別是中東產油國一個新的結算貨幣的選擇,歐元使用的國家多,如果在兼具信用堅挺,其實只要比美元好上那麼一點,也許那些產油國就能考慮和歐元國家用歐元結算石油貿易。
以往大家選擇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的貨幣,主要是為了方便和保值,在美蘇對抗的背景下,靠著老大總沒錯,就當交保護費了。
但是,後來美國開始利用美元的霸權地位收割全球了。
先是美國把印鈔機開到飛起,把錢印毛了,強迫著關係到現代工業命脈的石油跟著發毛的美元一起漲價,石油生產國當然樂見其成,石油消費國就比較苦逼了,不僅要承受高油價,還得跟著負擔美元的濫發引起的通脹。
然後又強逼著日元大幅升值,大大削弱日本產品的競爭力,過於依賴對美出口的日本經濟出現危機。
雖然德國也簽訂了廣場協定,但是德國身旁還有歐洲市場,雖然受了點損失,但不至於傷筋動骨。
這也是德國力主推動歐元的原因之一。
眼看歐元快要推行,美國只能管住當年的大哥現在的小弟英國不加入歐元,一旦歐元投入使用,美院的「全球鑄幣稅」就收得少了。
最後,政治上無法實現額目的,只能靠軍事來完成,這才有了科索沃危機,挑動巴爾幹半島的局勢,以影響歐洲的穩定。
資本是有避限需求的,歐洲不穩定的情況下,選擇美元資產,明顯更為可靠,而不是岌岌可危隨時可能因為戰爭而貶值的歐元。
這些資金不僅僅指的是歐洲本地的資本,還包括來自中東的、亞洲的和南美的各類資本。
沒了蘇聯和他領導的華約體系,在「自由」的號召下,以及各類創新的金融手段、科技手段的幫助下,人類文明五千年以來,資本第一次「自由」地在世界流傳。
從去年開始醞釀的科索沃危機,終於在3月24日,奧斯卡結束後的第三天,變成了戰爭。
北約在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對南聯盟發動空襲。
去年的時候,德法多次嘗試斡旋,或者快刀斬亂麻直接武裝進駐科索沃地區驚醒干涉。
但是這些嘗試,全都被美國給攪亂了,四星上將韋斯利·克拉克在其中出力甚多。
空襲科索沃的「盟軍行動」,也是他作為主導的。
歐盟的原計劃是,反正要打才有穩定的巴爾幹,那就速戰速決,結果被美國算計了。
戰爭一打就停不下來了。
到現在為止,空襲已經持續了三十幾天,地面部隊卻在馬其頓按兵不動。
韋斯利還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宣稱,「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