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首相,北非戰報傳回來了!」
沉思中的丘吉爾,因為機要秘書的匯報聲而打斷了繼續發呆。
擺了擺手,丘吉爾示意機要秘書宣讀一邊戰報內容。
說實話,他已經懶得去看,或者說害怕去看前線戰報這種東西了。
早在他還沒當上大英帝國首相的時候,他全力推動了一場入侵挪威的戰役。
結果呢,除了前段時間傳回一些打敗挪威軍隊的好消息外,戰役後期,得到的幾乎就全都是一個接一個的敗報。
要不是當時還有時任首相的張伯倫站在前台,替他做擋箭牌,被扣上了戰敗的全部責任,說不定丘吉爾身上背著債,就換不清了。
挪威戰役的的鍋還能往張伯倫這位上司身上甩,可敦刻爾克一次性被殲滅20萬主力時,丘吉爾已經做到首相位置了,這黑鍋還能往國王陛下身上甩不成?
帥鍋給國王肯定是沒有人會認賬的,因為國王陛下根本和這一戰沒有關係,負責執行調度的,可都是他首相丘吉爾。
沒辦法,丘吉爾只好把罪責一股腦推給了接受英國遠征軍的亞歷山大將軍。
古今中外都有一個定理,那就是出事了得有人來扛這個罪責,說白了就是必須有一個人作為代表背鍋。
丘吉爾算是玩的比較溜了,他先是把責任推到上司張伯倫身上,後來又把新的失敗歸咎於下屬亞歷山大。
不過,災難好像是無窮無盡的。
俗話說得好,禍不單行,可落到丘吉爾頭上的壞事,都已經連續4輪了。
「弩炮行動」,好好一場打擊法國海軍力量的奇襲行動,偏偏被義大利人給攪了局。
法國主力艦隊倒是被英國皇家海軍派去的福布斯艦隊成功打殘,可福布斯艦隊也被後面趕來的義大利人給一窩端了。
英國本土艦隊手裡的4艘航母上,經歷北海慘敗後,本來就艦載機大量缺編,好不容易集中全部剩餘的艦載機,放在最先進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讓福布斯艦隊帶去偷襲法國艦隊。
結果呢,福布斯那個蠢貨居然投降了!
被繳獲的驅逐艦倒可以忍耐,可上好的一艘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豈能送給義大利人。
丘吉爾一向擔心義大利這位南歐霸主,他向來把外交方面的重點傾向在兩個方面。
一是拉攏美國支援英國,美國能參戰最好,就算不能參戰,至少得多賣些武器給英軍。
第二就是避免義大利參戰,一旦義大利參戰,這個無論哪方面看上去都很龐大的歐洲最後一大霸主,絕對是任何一方勢力都該敬畏的存在。
如今的歐洲,已經不是二十年前那個群雄並立的時代了。
奧地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法國,一干工業和軍事強國的退場,讓歐洲剩下的強權國家屈指可數。
吞併了以上幾個強國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無疑是當下歐洲最強大的超級強國。
畢竟,不提丹麥、比利時、匈牙利這些被德國吞併的小國,光是4個歐洲大國的入德,就讓德國的國力成幾何倍數上升。
曾經歐洲前七的強國,如今就只剩德國,英國,義大利三國。
而其他的四個國家,竟然無一例外,都是被德國以一己之力擊敗的!
現在,義大利參戰了,以德國軍事盟友的身份參戰了。
也就是說,歐洲最後的三大勢力中,已經有兩大勢力選擇聯手,一起對付正接連失敗的大英帝國。
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足鼎立不同,那時候,吳蜀兩國,分別是實力派第二和第三的勢力,他們聯手對付實力第一的魏國,這也算勢力均衡。
可如今的歐洲,軍力排名第一的德國,和軍力排名第三的義大利聯手,攻打英國這個老二。這就太過分了,擺明了玩不對稱對決嘛!
墨索里尼在北非發起進攻,這是丘吉爾一直擔心,卻又無法避免的事情。
它終究還是發生了,可是丘吉爾卻無力去改變點什麼。
他現在連本土都沒兵力來守,隨時面臨德國人登陸的危險,哪裡有多餘的精力去管非洲耀武揚威的義大利人?
「別念過程,直接說結果吧。」斷定北非會失敗的丘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