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莫德爾當然不是用自己一個人來作為反擊的增援兵力。
這一次,他為反擊作戰帶來的部隊,總數超過50萬!
而且,這次的反擊作戰,也不是他隻身一人負責。
他擁有兩位絕對可靠的隊友!
首先是第六集團軍,他們的新任司令保盧斯上將,幾乎是與莫德爾同時前往部隊任職。讓身為萊因哈特心腹,且足夠了解第六集團軍的保盧斯來接替賴歇瑙上將,對於黨衛軍來說,是一件絕對的好消息。
這次的反擊計劃,一向唯元首命令是從的保盧斯,一定不會讓黨衛軍孤軍奮戰。
而反擊計劃的大致戰略,莫德爾在出發前也已經與保盧斯確認過,對方明確表示,一定會參與行動。
當然,光靠第六集團軍,就算全部加入作戰,也湊不出50萬的反擊兵力。
莫德爾真正的底牌,在於南部的另一位隊友。
由已經名聲大噪的德國名將曼施坦因,親自領導的第十一集團軍!
曼施坦因的晉升,實際上也是破格提拔的。
雖然他擁有巨大的名聲,可說到底,也一直在參謀本部任職,不像隆美爾這樣的將領,可以有機會去一線建立戰功。
而萊因哈特對曼施坦因的提拔手段則是,先讓他去56軍當一名軍長。
以曼施坦因在波蘭戰役與法國戰役中所立的功勳,讓他從只能謀劃的參謀長職務,升為一位實際指揮部隊的軍長,這也並不算亂來。
不過萊因哈特也明顯不是讓曼施坦因去指揮一個軍的,這不符合曼施坦因在他心中應有的定位。
之所以派曼施坦因就任56軍的軍長,不過是為了給他添加一份資歷,說白了,就是鍍一層金。
僅僅當了3個月的軍長,曼施坦因就被萊因哈特以對部隊訓練有方的理由,安排去訓練組建一個集團軍,就任一名集團軍司令。
而一個通常的集團軍還不夠,萊因哈特交給曼施坦因的,是一個最特別的集團軍——第11集團軍。
11集團軍之所以特別的原因,在於他除了擁有一個德國的集團軍外,還附帶能夠指揮一個編成內的羅馬尼亞集團軍。也就是說,曼施坦因正直指揮的,其實是共計兩個集團軍的同盟國大軍!
畢竟,柏林和莫斯科的關係,從尚未開戰的幾個月之前,就一直趨於惡化。
萊因哈特未能阻止蘇聯奪取波羅的海三國和羅馬尼亞的兩個省,而史達林也沒能阻止萊因哈特往羅馬尼亞和芬蘭,派遣德國軍官團。
雙方的失望,加劇了他門與日俱增的憤怒,所有親近兩位領導的高級官員們都清楚,蘇德之間的脆弱和平,隨時可能破碎。
就拿德國派往羅馬尼亞的軍官團來講,他們對外宣傳的任務是,幫助羅馬尼亞訓練和組建新式的現代化軍隊。
而實際上,他們真正的任務卻是,建立起德國統帥部和羅馬尼亞軍隊之間的聯繫,以便在日後對蘇作戰的時候,能夠很好的協調兩軍間進行作戰配合。
而如今,羅馬尼亞的軍隊,就迎來了他們與德軍第一次聯合作戰的機會。
當今羅馬尼亞的軍隊,在萊因哈特的幫助下,一共改組出了20個一線的主力步兵師。這些步兵師已經全面仿照德軍步兵師進行編制,由3個步兵團,一共版摩托化偵查分隊,一共反坦克偵查連(配備6門德國援助的施耐德1936型47mm炮),另外,各羅馬尼亞師還在德國軍官團指導下,配備了一個戰鬥工兵營和一個炮兵團。
除了因為身體素質最好,而被德國軍官團挑選出的20個羅馬尼亞主力步兵師外,羅馬尼亞剩下的,就是由素質較差,且武器裝備陳舊的6個預備役師。
這些預備役師,裝備水平還停留在一戰的水平,而德國援助羅馬尼亞的部分武器裝備,也早被20個主力師瓜分的一乾二淨,哪裡輪得到這些預備役師。
所以,這些部隊的任務,只不過是留在國內充數,並不會隨同德軍一起執行作戰任務。
當然,即便是接受了德國為購買羅馬尼亞石油而交換過來的裝備,而且規模也按照德軍的方式組建,但一個羅馬尼亞師的理論火力,也只有一個德國步兵師一半的標準。
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