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萊因哈特放開手腳,準備在英吉利海峽大幹一場的同時,遠在非洲的隆美爾,也正準備拉開新一輪的大型攻勢。
作為他班底的兩個德國師,已經徹底在阿爾及利亞集結完畢,而此前,他們也成功在阿爾及利亞挫敗了大英國協大軍的攻勢,鞏固了防線。
如今,一向就有仇必報的阿爾及利亞總督貝朗特下定決心,同意拿出2個法國本土師,3個殖民地師,親自率領,參加隆美爾非洲集團軍的下一步軍事行動。
而墨索里尼在病倒入院前,承諾放入德意非洲集團軍的3個師義大利部隊,也已經在阿爾及利亞東部邊境集結到位。
另外還有,加里波第之前派來支援高地作戰的一個義大利步兵師,以及高地爭奪戰結束後,被解救了2千多名義大利戰俘。
更重要的師,在義大利副總理羅西的主持工作下,德意非洲集團軍中,那個義大利裝甲師的坦克裝備,也被尋常運往非洲,由部隊接收。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隆美爾以及他的聯軍,已經聚集起攻擊2個裝甲師,9個步兵師的總兵力。雖然這支大軍分別由3個國家共同湊出,戰鬥力也參差不齊。但,這也足夠了!
畢竟,加里波第的十餘萬意軍,已經先期攻入利比亞。現在,只需要隆美爾和貝朗特揮師東進,與加里波第揮師與利比亞。那麼,光複利比亞,就只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了。
可就在隆美爾躊躇滿志的時候,一份萊因哈特親自發來的電報,送到了他的指揮部內。
「隆美爾將軍,最高統帥部來電,要求我們停止一切大型軍事行動。總參謀長保盧斯將軍提醒我們,要儘可能的維持現狀。保證防禦優勢,等待維希法國繼續送來新擴編的7個法國師後,在與實力增強的法軍聯手,展開在非洲的大規模作戰。」
匯報完這封來自最高統帥部的電報後,隆美爾的參謀長,內心是替這位司令感到可惜的。
參謀長知道,隆美爾為了接下來的非洲征服計劃,做過多少準備。在隆美爾的計劃中,他在非洲的停止線,不應該是柏林規劃的利比亞中部,而應該是包括整個利比亞,包括埃及,直至蘇伊士運河的輝煌結束。
當然,柏林方面之所以把停止線定在利比亞中部,實際上很大原因也是因為,萊因哈特向墨索里尼索要的利比亞地盤,集中在其與阿爾及利亞相連的西部,也就是說,東部那些地區,取回來也只是幫義大利取,意義不大。
不過,身為一名純粹的軍人,隆美爾看重的可不是那些政治上的利益算計。
皺了皺眉頭,隆美爾咬著牙自言自語道:「隨著剛剛結束的勝利,現在非洲的局勢,已經徹底倒向了我同盟國聯軍。如果不抓住機會,對大英國協聯軍窮追猛打,那對方就可以有喘息的機會,然後重新建立起新的防線......」
聽到這裡,還不等非洲集團軍的參謀長開口,一旁非洲集團軍第二步兵軍的軍長,漢斯中將,便看出端倪來搶先問道:「等等,你不會是想違抗統帥部的命令,按我們的原定計劃發動戰爭吧?」
「為什麼不!」隆美爾沒有迴避,而是對漢斯反問道:「加里波第已經帶著超過十萬的義大利軍隊,深入利比亞境內。現在我們在帶著第二批大軍緊接著衝進利比亞,基本就是穩贏的局面!」
「這只是戰術上的手段,在大的戰略方針上,我們應該等到法國送來更多援軍後發起進攻,才更為穩妥。」漢斯顯然不同於隆美爾的觀念,搖著頭反駁道。
也難怪如此,雖然隆美爾之前獨立指揮的西班牙戰役,與漢斯之前獨立指揮的挪威戰役,都是以少量德軍為核心武力,以少勝多的經典殲滅戰。
但是,兩人在指揮風格上,卻有著天壤之別。說的簡單的,隆美爾善於主動進攻,而漢斯則更趨向於防守反擊。
這樣的兩人聚在一起,難免會產生思維碰撞。
不過,對於漢斯那份戰術與戰略的評判,隆美爾卻並不怎麼認同。
隆美爾這位歷史上出了名戰術大師,馬上就對漢斯的觀點指出:「戰爭就是戰爭,戰爭的勝負和戰略戰術層面的高低無關。戰略是大局,戰術戰役是局部。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戰略能決定戰爭的方向與資源的分配,戰術則顯得思維打出戰略目標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