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最後的一番話,雖然頹廢,但也無異於是給了戈特一個機會,一個主導實行遷都的機會!
這本不應該是他一個陸軍司令該考慮的事情,他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在倫敦擋下同盟國大軍的瘋狂進攻,保住大英帝國的首都。
但是戈特已經很清楚,自己沒有可能完成保衛首都這個任務了,除非換一個首都,否則大英帝國的首都根本就沒有希望保存下來。
失去了英吉利海峽,英國就已經失去了抗衡同盟國陸軍的資本。無論是德國的陸軍,還是法國的陸軍,戰鬥力都是公認的強大,遠超英國陸軍的水平。
現在擺在戈特勳爵,擺在整個大英帝國面前的選擇是,政府遷都撤到北愛爾蘭,利用愛爾蘭海還有馬恩島上的戴高樂法軍,尚且還有一絲防禦成功的幾率。
要是非得在倫敦,和德法挪三國軍隊打路上對決,即便依靠巷戰拖住了敵人,也無非就是拖延了大英帝國首都淪陷的時間,於本質上沒有變化。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而是整個英國高層以及公認的事實。
最直接的證明就是,在戈特走出丘吉爾辦公室後,代為宣布準備遷都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後,絕大多數英國政客都相當樂意的表示願意處理協調。
很明顯,這些英國官員們也知道倫敦守不住的,即便擁有泰晤士河可以依託,英國的陸軍也不可能在陸地上抵擋德國與法國的陸軍。
所以,聽到戈特勳爵講出遷都的事情後,官員們簡直破涕為笑,一個個都興奮的跳出來準備出力幫忙。
戈特提出遷都,僅僅是從軍事的角度上考慮。沒有政府官員的協調與運作,遷都根本就不可能進行下去。
光是把戈特麾下的一支部隊從倫敦運到貝爾法斯特,這不叫遷都,這叫撤軍。
遷都的意義,不只是轉移一支或幾支部隊這麼簡單。對於遷都來說,最重要的是需要遷移首都的政府機構,保證國家中樞的轉移。至於從首都帶走幾支軍隊,反倒是順便進行的附加任務。
轉移軍隊這一點,戈特有能力自己完成。但要帶走政府機構與相關的官員,這就需要那些專業的政客來進行了。
好在那些政客都很配合。
或許是因為這些丘吉爾手下的官員們不想落入德軍手裡,所以他們都非常主動的支持了戈特勳爵的遷都觀點。
畢竟,在丘吉爾當權的時候,這些人能夠坐上官位,換做是同盟國占領英國首都後,那位德國元首萊因哈特估計就該扶持他手裡的英國法西斯聯盟領袖莫斯利上位了。
之前德國特種部隊深入倫敦,傳奇般的劫走莫斯利,這在英國高層中間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雖然丘吉爾當即下達了封鎖消息的指示,但是在英國高層之間,消息並沒有被封起來,反而是被越傳越離奇。
甚至有的官員還相信,整個倫敦都充滿了「第五縱隊」,劫走莫斯利的,就是第五縱隊。
關於第五縱隊的說法,最開始是源自西班牙內戰。
那時候,弗朗哥的西班牙國民軍部隊與隆美爾的德國遠征軍,同時對共和軍控制下的馬德里發動進攻。
當時有英國記者提問弗朗哥,問他覺得那支部隊會最先攻占馬德里。
面對這個刁鑽的問題,其實並不好回答。照理說,西班牙的首都,當然應該由弗朗哥麾下的西班牙部隊最先搶回。但依形勢來看,那時候最有可能先進入馬德里的,分明就是勢如破竹的隆美爾麾下的第七裝甲師。
最後,弗朗哥機制的化解了這個難題,既沒有違背事實瞎說,又沒有丟掉西班牙人的顏面。
他回答英國記者:「最先攻占馬德里的,是第五縱隊。」
眾所周知,弗朗哥當時只有四個縱隊的兵力。而這所謂的第五縱隊,就是指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內部,支持弗朗哥的共和軍內奸與叛徒。
於是,英國記者把這句話帶回國後,英國人就開始用第五縱隊做敵人內線的代名詞。
莫斯利被德軍大搖大擺的從倫敦節奏,再一次勾起了英國人對第五縱隊的回憶。
很多英國人都認為,如今的英國首都倫敦,正如當年的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充滿了敵人預先埋伏的內線與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