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帶頭一手策劃出來,以先發制人為主題的「火星行動」作戰計劃,自開始以來,已經持續了將近半個月之久。x23us.com更新最快
這份作戰計劃體現了朱可夫的典型風格,蘇軍試圖以19個集團軍在北,中,南三個方向,以泰山壓頂之勢對德軍的東方壁壘防線發起多線攻擊,其中主攻方向位於原匈牙利所在區域的德國南方行省正面。
按照朱可夫的打算,蘇軍4個集團軍主力本來是應該從這裡腰斬德軍防線,圍殲蘇聯情報中顯示駐紮在這一帶的30萬黨衛軍,然後揮師北上,會同其他15個集團軍向華沙腹地發動鉗形攻勢,進而圍殲德軍在波蘭西部駐紮的重兵。
只可惜,朱可夫的戰役部署顯然低估了德軍防守的堅韌和反擊能力。
1941年的東線德軍,不論是戰鬥意志還是作戰素質,都是世界上排行頂尖的。
況且德國兼併匈牙利後,在這片南方行省經營近20年,對這塊戰場了如指掌。
戰略後撤的黨衛軍,依託喀爾巴阡山地形早就構築好的縱深防禦,將城鎮鄉村修建成要塞據點支撐防線,精確部署了交叉火力網殺傷突破蘇軍衝鋒部隊。
此外,德軍在東線戰場還擁有強大的戰略預備隊,戰役爆發以後源源不斷的不斷增援各大戰場,尤其是重點照顧南方行省的莫德爾。
光是送到莫德爾手裡的,半個月中先後就有3個裝甲師和1個摩步師的補充兵力抵達。這些黨衛軍部隊,基本上都是從西線黨衛軍序列中抽調至東線的。
由於英國戰役太過於順利,西線預備用於英國戰役的國防軍與黨衛軍戰略預備隊,總計27個師的部隊,基本上全都被一股腦的安排運輸班次,依次前往東線作戰。
而且就連還在英國本土作戰的同盟國部隊中,也被安排在一個月後,留下全部的法軍與挪威軍隊,協助部分德軍也就是1個特遣裝甲師與3個步兵師,繼續剿滅殘餘的英國反抗勢力。
而騰出來的7個德國步兵師與3個傘兵師,則將在西線戰略預備隊基本全部轉移至東線後,依照情況,逐步調回德國本土修整補充,作為帝國本土戰略預備隊,隨時準備接下來投入任何戰場。
現在,在整個蘇德戰場上,蘇軍在北,中,南三面,看上去都取得了10至25公里不等的一定進展,但也都因為德軍頑強的縱深防守而顯露疲態,不得不轉攻為守。
在北部,蘇軍蘇軍24個師的作戰部隊在突擊德軍防線事損失慘重,徹底失去進攻能力。而波羅的海三國的百姓又由於早就對蘇聯的占領統治有強烈不滿,因此在接到德國秘密傳遞的聯合消息後,立即在後方發起了針對蘇聯政府的暴動行為,擾亂了北面蘇軍的後方。
隨後,蘇軍轉而鎮壓波羅的海三國暴動,雖然鎮壓效果顯著,但是卻不得不進一步弱化對德軍北部防線的攻勢,以至於最後竟然逐步停止了進攻,且無力再度發起新一輪攻勢。
中路,朱可夫部署中即為關鍵的一處伏筆,原本是要與南部的進攻形成呼應,最後轉為鉗形攻勢的。但卻由於德軍預先構築了鋸齒形防禦陣地,有力殺傷了大量蘇軍士兵,而且駐防中路的德軍老將龍德施泰德還抓住時機,配合博克將軍指揮的裝甲集群多次反擊。
兩位德國名將利用鋸齒形的咬合型攻防兩用陣地,多次通過突擊圍剿突入兩兩鋸齒內部的蘇聯部隊,全殲敵軍後又立即退回陣地後方,屢屢得手。
近半個月下來,中路蘇軍已經有30個師被殲滅在德軍的鋸齒形陣地裡面,且另外還有70個師損失50%以上的人員。
至於朱可夫最為看重,被蘇軍當做戰役關鍵的南部戰區,除了一開始德國黨衛軍主動撤退讓出的大片區域外,也就沒有什麼可以稱頌的戰績了。
在南面,蘇軍同時動用了基輔特別軍區(即西南方面軍)和敖德薩軍區(南方面軍),整整兩個方面軍的兵力。
其中,西南方面軍還是號稱蘇聯實力最強的一個軍區,這個軍區的各部隊,在每一同等單位中的兵力和裝備上,都因為其超飽和的大編制單位,而對同單位的德軍部隊有明顯的數量優勢。但由於德軍的素質此時遠在蘇聯紅軍之上,導致這種靠大編制帶來的優勢,顯得不是那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