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失去了對外擴張的先機!
「這段時間是收糧季,鎮守府的士卒們家中都有田地,而且都是壯勞力。為了保障顆粒歸倉,不誤農時。從明日起,軍中實行輪休,每人休十天農假,一月內全軍輪休完畢。另外、工坊這邊也要適當的安排歇產輪休,以保障農用勞力充足。」
農為根本,這句話自宋應奎掌舵五營後,體會是越來越深刻。最近這段時節,豐收在既,五營百姓的心氣感覺都要比平時好很多。能吃飽肚子,人就有了底氣。
五營地方小就有地方小的好處,若是地方大的話,讓軍卒只休十天假,未必能幫家中干多少活,但就在一個小鎮內,休十天假是能起大作用的。
安排完軍營和工廠輪休事宜後,宋應奎又找來了漢俞洪等政務官員,給即將展開的收稅工作定調。這是鎮守府成立以來,第一次徵稅,由不得人不重視。
「徵稅是大事,本官的原則是不能少征一粒,也不能多征一粒。咱的地盤就這麼大點,本官還能照看的過來,誰都不要在這事上給本官打馬虎,否則休怪本官翻臉。該給大家的好處,本官分文不短,但誰想多吃多占,本官也不容之。
咱五營是小地方,在如今之亂世要想大家的日子都過得好,就要各守本份,各自盡責。鎮守府最近剛試製成功了毛布織機,第一批毛布織機將賞給功眷,以後各級軍官和政務官的家眷也能先從鎮守府賒購織機和賒購毛紗,織出來的毛布可交由鎮守府工產司代銷或者是自己經銷。如此、為鎮守府效力的人家也能多一份進項補貼家用。」
要讓馬兒跑,就得讓馬兒吃飽,讓大家都吃上發展的紅利,形成真正的利益集團,五營軍系統才能真正穩固。織布這個產業,宋應奎的想法是先讓管理層參與和帶動,最後發展成五營全員參與的大產業。
現在棉布的價格遠超正常水平,就是織純羊毛布也會有競爭力。先行開展純羊毛布的產業積累些紡織經驗和市場,等以後混紡機械和技術研發成功後,再逐步推廣混紡產業會順利一些。
按說純毛紡布在西北邊地應該是有市場的,但是這個時代又沒有優良的產毛羊品種,羊毛的產量很難令人放心,所以攀混紡產業這個技術樹,宋應奎覺得應該是更有前途一點。
罷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反正暫時來說,還不會爆雷!既然、暫時沒法對外擴張,哪咱就將精力全放到經濟發展上來吧。
棉布作為平民布料是化纖材料出現以前最有性價比的啊,為何推廣的如此緩慢?這有點令人費解!
百姓們在忙著收糧,待在鎮守府的宋應奎卻陷入了沉思。眼瞅著就要到冬天了,五營軍在入冬後要幹些啥事?在張武梁之戰前後,他腦子裡的規劃是秋收後要展開對外擴張的行動,讓自己的地盤大一點,成為一個真正的割據軍閥。
可是現在,似乎沒那個條件了。西藩人推行的包稅制,讓西肅棄地迅速的穩定了下來。若是這個時候向外擴張,五營軍的對手就不只是西藩軍了,真正控制西肅棄地治理權的本地勢力可不希望有人來染指他們的利益。
機會果然是稍縱即逝,稍微下手的慢一點,天時地利人和就不在自己一邊了。由此看來,包稅制也不是毫無好處,最起碼對外來勢力來說,這是一個能迅速與地方豪強結成利益聯盟的政策。怪不得歷史上的蒙古,能在極短的時間發展成為橫跨歐亞的超級帝國。
前半年的基礎建設主要是興修水利和開墾荒田,荒田已經開了兩千多畝,水利設施除了苟家河還有些收尾的工程外,年初規劃的已差不多都完工了。眼下、五營能開荒田的地方已然不多,水利設施哪,最好是春天施工。琢磨了好幾天,秋收以後能幹的活,應該是修梯田和修路。
而五營的混紡產業真正成熟,怕是得三五年之久。預估的周期這麼長,並不是擔心機械造不出來,主要是原料供應市場有問題。五營本地和方圓百里內不能種棉花,西北邊地是有一些地方能種棉花,但當地百姓們對種棉花並不積極。要純靠市場手段將他們的積極性帶動起來,時間跨度可不就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