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2013年5月18日參加中國作協和廣東作協在京聯合召開的廣東網絡文學研討會上的發言稿,評點了一部類似於《明朝那些事兒》的作品《賈志剛說春秋》。
《賈志剛說春秋》一共七卷,不分部。但我讀的時候,分成了上下兩部。上部在我看來是故事集和政治史,包括前五卷:齊楚崛起、秦晉恩怨、晉楚爭雄、天下大亂、吳越興亡。下部是人物集和思想史,包括六、七卷:聖賢本色、孔子世家。
我問了幾個同事,從編輯角度怎麼看這套書。他們翻了一下,有些人覺得前五卷好,因為故事性強,帝王將相多,讀者可能更喜歡;也有人覺得後兩卷才是精華所在,人文價值更高。他們問我這套書的看法。我說:好看。
故事首先得好看,不看怎麼知道好不好?不好看的故事誰願意去評呢?
但是好看在哪裡呢?我覺得最主要的是因為作者創作的思想觀念轉變,把正論信史當民間故事在講,有點說書人的味道在裡面。就像《上下五千年》一樣,對年輕人來說,讀著不那麼令人生厭,不是大號的歷史教科書,不是一開篇就是階級分析、從馬克思哲學,唯物史觀的角度開始分析,擺開材料,展開論點論據,最終總結陳詞。這一套東西寫論文搞研究可以,在網絡時代寫故事就有點落伍了。
其實對歷史故事來說,鮮活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以前我們講鮮活往往講人物,對陳舊的歷史故事往往講寓意,要教書育人。網絡時代寫史、讀史的一個最大進步是作者可以讓故事變的鮮活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貢獻。易中天品三國也好,當年明月寫明朝也好,最大的特點就是讓人物和故事、語言都鮮活了。
中華有五千年文明,三千年信史,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英國哲學家佛朗西斯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中華民族能屹立於世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取決於我們對待歷史的態度。
教育是一件苦事,所以才會有「苦口婆心」這樣的成語,才會有「逆反心理」這樣的現代詞彙。一味的說教,其實是在摧毀年輕人讀史、愛史的信念。很多人看了《明朝那些事兒》居然開始研究起了以往看起來「詰屈聱牙」的明史,甚至寫出了不少考據文章。而在以前,從歷史教科書里抬不起頭只知道選擇題、論述題的也一樣是他們。
歷史是有樂趣的,在現在來看過去,就是歷史,在未來來看現在,也是歷史。生活是有樂趣的,所以歷史也是有樂趣的。否認了歷史的好玩和有趣,其實就是斷絕了絕大多數年輕人讀史、寫史的路子。
網絡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也是民間寫史、讀史、研究歷史的大爆發時代。中國的年輕人展開了對歷史前所未有的的探究和熱情。無論是賣瘋了的百家講壇系列,還是草根寫史系列,都說明了國人對歷史前所未有的八卦和熱情。
我是做網絡文學的,更精確一點是網絡小說。網絡小說里,歷史小說是個擎天柱一樣的類型,這個類型里最早興起的其實是軍事類幻想小說,或者說是架空穿越類幻想小說。軍事類幻想小說的崛起,有著深刻的社會政治文化和經濟原因。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力持續攀升,大國崛起必然會導致民族自豪感加強,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而在崛起的過程中,我們又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原有國際霸權的壓制,不管是南聯盟大使館被炸還是南海撞機事件,都刺激了很多熱血青年,他們不但在現實中抗議,而且充分的利用了網絡這個平台。他們不但發帖論戰,也開始創作了像《從春秋到戰國》《小鷹號沉沒》《漢風》《石油咽喉保衛戰》等一大批非常知名的軍史小說。這批軍史小說因其具有的強烈民族主義情緒,因而吸引了大批讀者,但是這批小說最終卻逐漸的走向了屠日滅美的歧途,導致不少都成了禁書。
在此之後,一部分人開始研究純粹的歷史,在天涯煮酒論史等地方築巢,也有不少作者為了規避時空管理局的監管開始轉向民國之前的歷史,像《異時空-中華再起》《明》等穿越小說大行其道,開始從科技、民生、思維等方面開始討論中國在過去崛起的可能性。最終,架空歷史小說,逐漸演變成了現在最知名的穿越歷史小說,有的是一個人,有的是一群人,有的是帶著電腦回去的,有的是開著坦克回去的,我們網站是有作者寫主角開
好看與多思—歷史故事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