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背景:
龔書弘:gvc(致福)中國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1964年生於台灣
1987年畢業於台灣中興大學
1990——1997年在ibm(台灣)工作
1997年任致福中國公司現職
致福股份有限公司(gvc):
成立於1979年,是國際it業著名的一家上市公司,美國前十大計算機廠商委託製造(oem)和委託設計製造的重要夥伴,也是亞洲最大的調製解調器製造商。\\www.yibigЕ.com等等方面的研發,這些都是根源於美國教育體制的專長,不是中國人的所長。中國的教育需要找出自己的方向,比如軟體開發、生產。一門心思想cpu要超過lute,操作系統要超過微軟,這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民族主義優裕感已經浪費了太多太多的資源。
台灣企業的優點是生產,研發方面是後研發,不是原創性的研發,只是研究如何把成本降下來,致福也是這樣,所有的資源都已驅策到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微軟。英特爾這樣的公司都已經占有了全世界最高的市場份額,跟著它們走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保障。
加薪之道
致福(中國)的員工流動率沒有超過10,因為公司還處在高速增長期,所以流動率不算高。當然,在it業,如何留住人才也是一個難題,尤其在現階段產業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員工本身的承受度就不夠,往往是跟著薪水跑。
事實上,即使是加薪,也有加薪之道。一種情況是員工跑來跟我說要給他加薪,說跟他一起來的同學在學校成績就比他差,可是現在薪水比他還高,他臉上掛不住;另外一種情形是公司誰誰加薪了,他沒有,他覺得自己應該加薪,就跑來跟我說,不給他加就走人。我就跟這兩種人說:我不可能這樣做,你就死了這條心吧,因為這不是一種良性的溝通,等於跟我攤牌,逼我做決定,是留人還是走人,這種人遲早要走,還不如讓他現在就走。
反過來,他如果換一種更積極的方法,比如說跟我來談:老闆,你覺得我做得怎麼樣?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表現的百分值是5分,我還須作哪些努力?這樣老闆就會關注地做得如何(平常沒注意到這個員工),甚至幫助他做得更好,進而會想,這小伙子什麼時候該給他加薪了?
還有一種辦法是跟老闆講:老闆,我想半年或者1年之後升經理,你只要敢提我,我就會做到,但做到後你一定敢給。這時老闆也會準備付出很多,如果只是談薪水,90以上的老闆都是一律免談,可惜95的年輕人都不會採取後兩種更為成熟的方式,他們普遍主觀地認為,你付我的錢,不值得我這樣的付出,所以跟公司老闆的關係就進入惡性循環,永遠沒有良性的溝通。我從未跟自己的老闆談過薪水,但我都會找老闆問: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的career怎麼樣,你看如何規劃?
減少管理層級
致福目前在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設立了四家分公司,公司幹部也大都是本地化的。致福非常重視對員工的訓練,春節也組織了各地分公司的總經理進行了一周的訓練,課程的安排都是我設計的,全部採用teamwork的方式在公司的管理架構上,層級非常少,採用大平台制,只有一層,公司也不會再輕易擴大分公司的規模,而是加強產品經理這一塊,也是為了減少層級。
台灣盲人在內地為什麼不易成對
台灣人在內地經商有幾個謬誤需要澄清,也是他們先天就容易犯的錯誤。首先是認為同文、同種、同語言,溝通沒有問題,表達者和聽眾都有這種誤解,都用自己的理解方式來理解,客戶會發現,他根本就沒聽到,相反他要是跟一個日本人。德國人去交談,他會認真去聽,因為他知道語言不同;表達者也是這樣,雙方往往認為理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造成了溝通上的許多障礙。
第二個謬誤是派往內地不需要一流的人才。一位客戶跟我說起一個故事,他有一次跟台灣某公司的一位業務經理吃飯,私下裡聊天時這位經理說:我們公司沒有人願意來內地,都是派我們這種三流貨色來。這位客戶聽了差點沒暈倒:難道我們就是三流貨色,值得你們也派三流貨色過來。
歸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