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朔對姜尚說道:「北疆行省戰略地位非同尋常,兩位郡守人選還請內閣仔細斟酌一下,務必選調兩位得力之才赴任。」
「諾!」
姜尚心中瞭然,知道王上雖任命碔砆為北疆總督,卻也不會真的放任此人治理北疆行省,自然需安插兩名心腹主政兩郡。
此乃君王平衡之術,姜尚豈能不懂。
倘若姜尚真不懂,聽不出王上的弦外之音,揣摩不透王上心思,選錯了官吏,那也無法在內閣呆下去,還是自動請辭吧。
設立北疆行省,對行省境內的軍隊也需重新布置,歐陽朔看向軍務大臣杜如晦,問道:「對北疆行省的軍隊布置,樞密院是怎麼個意見?」
議事之前,姜尚作為內閣首輔,已然就跟杜如晦通過氣,略微提起此事,就是要讓杜如晦有個心理準備,不至在御前奏對時臨時抱佛腳。
此乃內閣職責所在,歐陽朔就算知曉,也不會妄加干涉。
故而杜如晦已經有了腹稿,回道:「樞密院的意思,可參照摩洛哥行省以及索馬利亞行省,在北疆行省單獨組建一個北疆兵團。」
歐陽朔皺眉說道:「常規兵團僅十萬大軍編制,可守不住諾大一個北疆。」
「兵團編制並無定製,微臣建議,將頑石軍團、豹韜軍第四軍團以及正在組建的濱海艦隊,悉數編入北疆兵團,整編為一個大兵團,鎮守北地。當然,濱海艦隊僅在戰時劃歸北疆兵團指揮,日常訓練仍然歸海軍司令部領導。」
歐陽朔讚賞地點了點頭,杜如晦的治軍思路倒是跟現代軍隊「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做法不謀而合,看來這位軍務大臣平時可沒少在兵法上下功夫。
大夏需要的也正是杜如晦這種懂得不斷學習,充實自我,與時俱進的治世能臣,而非那些固守傳統,抱著老一套頑固不化的腐朽之臣。
也正是如此,大夏相比歷朝歷代都決然不同,這不僅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王朝,也是一個與時俱進,海內百川的無比自信的王朝。
自建立領地初始,到如今之大夏,歐陽朔都不改初心。
「海納百川,兼容並蓄」已然由西南大學堂,擴散至大夏王朝的各個領域,成為王朝的精氣神以及內在特質。
唯有這種特質,才能真正支撐起這個不斷擴張的龐然大物。
將一種超然的特質漸漸滲透進整個王朝,跟著王朝共同進步,一步步淬鍊自己,磨鍊品質,與王朝同呼吸,這才是歐陽朔成功的秘訣。
歐陽朔稱之為「王道」,一種對舊有王道的全新闡述。
不了解這一點,就無法真正看清大夏王朝迅速崛起於荒野的真正原因。
……
「這樣。」歐陽朔再次拍板,定下具體的改編方案,「原豹韜軍第四軍團,改編為北疆兵團第一軍團;原頑石軍團,改編為北疆兵團第二軍團。」
「原豹韜軍第四軍團軍團長陳玉成,擢升為北疆兵團兵團長;原豹韜軍第四軍團第一師團師團長張郃,擢升為北疆兵團第一軍團軍團長;原頑石軍團軍團長桓沖,調任北疆兵團第二軍團軍團長。」
對正在組建的濱海艦隊,歐陽朔也有安排,「原崖山艦隊總兵蔡瑁,擢升為濱海艦隊水師副提督,署理濱海艦隊軍務。」
濱海艦隊的組建本就由蔡瑁負責,歐陽朔趁勢給這位大夏海軍功勳將領升了一級,至於蔡瑁將來能不能再次晉升為水師提督,還有待考察。
杜如晦一一記下,問道:「王上,豹韜軍那邊怎麼安排?」
「原豹韜軍第三軍團第一師團師團長曹洪,擢升為豹韜軍第四軍團軍團長。第四軍團的兵額,待西南戰場全部結束之後再統一配置。」
張郃、曹洪兩位三國將領,此番一一得到晉升。
三國將領中真正頂尖的名將,尤其是擅長指揮作戰的確實沒幾位,可架不住三國將領勝在數量龐大,著實解了大夏的燃眉之急。
可以預見,三國系將領必將在大夏軍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這種趨勢會隨著大夏不斷擴軍,而變得越發明顯。
聽王上說統一配置兵額,杜如晦臉上的表情著實不輕鬆。杜如晦粗略統計了一下,數輪大戰下來,大夏預計將一次性收穫數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