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秦武帶著武軍一路席捲天下,突然占領了韓國全境,有了穩定的地盤,反倒不怎麼習慣了。
為了不引發軍民之間的矛盾,秦武再次強調了武律中對軍民關係的約束。有魚叟這個原韓國將軍主導的監督體系,問題應該不會很大。
一切穩定下來之後,秦武開始分析目前的局勢。
現在的韓國土地,北鄰魏國,南鄰楚國,西鄰秦國,東鄰鄭國。
西面的秦國自與反秦聯盟大戰之後,便以損傷過巨為由,開始休養生息,限制出兵。
不過秦武知道這些都是哄人的,那一場大戰,秦國損失的兵力並不大,關鍵時刻,反秦聯盟各國都把軍隊調了回來防備秦武的武軍,秦穆公現在只想坐觀幾個諸侯國之間的混戰,等到塵埃落定之後,再跳出來撿便宜而已。
秦國,需要警惕。
南面的楚國,秦武俘虜其元帥、大將,擊殺楚兵近三十萬,同時將楚國附屬國之一的韓國土地占領,乃是當前不共戴天的敵人。
東面的鄭國,楚國的附屬國,敵人。
北面的魏國,曾經的反秦聯盟一員,自己曾將入侵韓國的魏軍擊退,在秦國與反秦聯盟大戰的中途,秦武帶領武軍在魏國境內肆虐而過,秦武與魏國的關係,可以說是除了敵對,就沒有友好的一點,關鍵時刻,魏國肯定是不會救援的,說不定還會落井下石。
四面環敵!
如此分析一陣,秦武發現來韓國可能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春秋無義戰,如果楚國決定將韓國的土地讓出來,給接連韓國的四個國家平分,那秦武肯定是雙拳難敵四手。
光靠這麼一招,楚國就能將秦武打敗。
而最好的選擇,是與秦國聯盟,一起對抗其他諸侯國。按理說,秦武是秦國人,應該會傾向與秦國聯盟。但正因為秦武是秦國人,所以深知秦國人的習姓。
秦國是一個侵略擴張姓,排他姓都非常強的國家。這個排他姓,並不是指排斥他國人才,而是排斥其他的諸侯國,這也是為什麼反秦聯盟會有這麼多諸侯國參加的原因。
秦國乃是虎狼之國,一時的合作可以,但是想要長久合作,那就不行了。更何況秦國人才濟濟,一旦這邊拼的差不多,讓秦國出來撿便宜,那情況就危險了。
因此,韓國並不適合秦武立國。
明白這一點後,秦武便開始思考,到底什麼地方合適自己立國。
稍微思考一陣,答案便清楚明了了。
避開西北之狼秦國,避開南方之虎楚國,避開北方之鷹趙國,便只有東方的海蛇齊國,適合秦武立國。
恰逢這時遇上了燕國攻齊的歷史劇情,齊國的國力空前薄弱,而趙國需要應付中山國的進攻,楚國、魏國、秦國需要休養生息,根本就沒有人來干涉秦武的行動,這的確是一個上好的時機。
明確了目標之後,秦武就開始行動了。
一是收集趙國與中山國,燕國與齊國的戰鬥情報。
第二,則是加緊搜刮韓國的人才和資源等財富,並且將其集中起來,準備時間一到,便跟隨大軍一起趕往齊國戰場。
這些一共花了秦武五天時間。
五天後,最新消息傳到韓城,一切人才、資源財富都已做好了準備,秦武便帶著擴編到二十二萬人的武軍,浩浩蕩蕩的向著東方移動。
秦武的異動,自然瞞不了諸國。
楚國發現秦武的意圖,本著不與武軍硬拼和禍水動引的想法,並沒有派兵追擊。同時派人通知小弟鄭國,吩咐他們緊守各城,不能攔截,還必須沿途犒勞武軍,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鄭國,不能多生事端,同時派出使者與秦武談判,希望贖回被秦武俘虜的以熊側、項燕為首的楚軍將領。
拒絕鄭國的犒賞,同時也拒絕了楚國使者要求贖回俘虜的條件,秦武帶著武軍繼續行軍,花費兩天時間經過了鄭國之後,來到了齊國的屬國之一——宋國境內。
對於楚國的附屬國,秦武可以不攻擊,但是對於目標——齊國的從屬國,秦武就不得不戰了。
此宋國,可並非出了一代精忠報國的岳飛的宋國,而只是戰國中的一個小諸侯國而已,兵不多,將不強。
第三百零六章 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