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麾下的宣府軍馬,之所以擁有強悍的戰鬥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常有肉吃,吃得好力氣就足,自然個個悍勇。
在如今的大明,若是單論軍士待遇之厚,宣府軍當居大明各軍之首,即便是各地總兵大將們的麾下家丁,也很難與宣府軍士們的伙食相比。
畢竟張誠軍中各項制度都很完備,就行軍、駐營、樵採等等都是有明確規矩,尤其是諸軍士們的餐食,更是制度完備,每三日就要有葷腥肉食。
不過,如今他們千里迢迢的趕來遼東參戰,後勤輜重的運輸壓力,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在這個時代就算是最上等的燻肉,如此大熱的天氣之下,也就只能存放上七、八天左右時間,至多也超不過十日。
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運送鮮活的豬羊前來遼東前線,但如今的大明內地飽經流寇肆虐之苦,又在韃虜入寇劫掠的傷痛中,還沒有完全緩過氣來。
更何況,如今河南、山東、畿南等處人口凋敝,天災不斷下,更是又發生瘟疫橫行的大災,又哪裡去尋那許多豬羊,運送來前線?
再有一個就是宣北雲州工坊研製的新產品——肉瓷罐頭!
這肉瓷罐,其實就是燒制出來的一個個瓷罈子,內里裝上保鮮的肉食,每一個肉瓷罐大約可裝入五斤左右的鮮肉,密封好後可以保存許久時日。
在這個時代早就有了罐頭,並不是什麼高科技。
《齊民要術》上就有記載:「將家畜肉切成塊,加入鹽與麥面拌勻,和訖,內瓷中密泥封頭。」
這其實就是古時的罐頭,同樣可以保存食物良久,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技術門檻,主要是市場銷售的問題。
肉瓷罐價格昂貴,非是一般家庭能夠消費得起,而那些大富之家,卻又鮮有購買肉瓷罐的,他們想要吃肉,大可自行宰殺豬羊就是了,還能吃個新鮮。
而普通百姓們,卻是寧願在家裡存些鹹肉,或是醃肉,同樣也可保存許久,又相對便宜了很多。
所以,雖然有製作肉瓷罐頭的技術,但是因為市場銷售上的問題,卻鮮有工坊製作銷售。
而張誠也是在援剿河南歸來後,才得知雲州工坊已經開始試製肉瓷罐頭,按照這邊製作出來的幾個批次試驗品來看,最長的已經存放達三個月,仍未有變質的情況,就是稍微咸了一點。
因馬上要進軍遼東,張誠也不等最終的試驗結論出來,他直接要求雲州的軍糧製備工坊那邊,立即按照原先計劃最長保存時間的肉罐頭配方,緊急開工生產,以備遼東戰事所需。
雖然說緊急開工之下,可以加班加點的趕工,生產出一批肉瓷罐頭來,但畢竟沒有儲備,全靠臨時生產數量總是有限。
張誠在率軍離開宣府的時候,也就只有三千餘個肉瓷罐頭,隨著大軍輜重一同運來遼東。
而前幾日,宣北商幫的同仁們又組織了一次長途運輸,除了一些藥材、火藥、鉛子外,又有新生產出來的肉瓷罐頭四千八百餘個也運來遼東。
相比於此前張誠軍中的一些肉乾、肉鬆來說,這些肉瓷罐可是更受歡迎,但因為數量不足,並未開放供應。
每月僅有初一、十五才有一些肉瓷罐頭開封,給將士們改善伙食,而平時仍是以此前儲備的肉乾和醃肉之類的作為肉食。
如此都已經算是體恤部下了,畢竟遼東的其他各軍連肉食都不得保證,就是他們麾下家丁精銳,也是自己想方設法出銀子去外面弄些肉食。
就說張誠這邊的肉瓷罐出現之後,君不見許多別軍的那些家丁們私下湊了銀子,再懇求各自的上官出面,來宣府軍中求人,私買些肉瓷罐回去暗自改善的嚒!
但張誠軍中肉瓷罐也是不能充足供應,所以放入市場的數量就更是稀少,因為張誠還要孝敬洪承疇、張若麒、邱民仰這些上官,雖然無所求,但私下處處關係總不是壞事。
而就算有宣北商幫的各位同仁們,大力調動他們在各地的力量,參與輜重的運送工作,雖然他們也可以藉此將自家的商業網絡在京畿、遼東鋪設開來。
但畢竟是千里迢迢,他們也是三、五個月才能組織一次如此的長途運輸,根本無法滿足
第一百四十四章:將軍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