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城南三十里外有一處村落,名叫大關頭莊。
大關頭莊東邊臨近劉家河,西面不遠則是開封往通許的一條大道,莊上原有百姓二百餘戶,口一千餘,可連年都是旱蝗災難,又加兵禍,大多都已離鄉逃難去了,現有不過二百餘口老弱罷了。
勇毅軍大將魏知策率領的騰蛇營數千將士,如今便是駐紮在這裡。
此地位於開封城的正南方,向北行三十里即是禹王台,而向西北約二十五六里便是張誠行轅所在的新城集,其往西面行二十里路便是陳錚白虎營駐地相公廟。
而闖曹聯軍所在的朱仙鎮,距離此地也不過二十里的路程,騎兵急進也就個把時辰,即使步兵大隊半日也可行到。
大關頭莊地處平原之上,周圍無山形可以利用,唯獨在莊子南面有一處高近十丈的土丘,而土丘東面臨近劉家河處,還有一個方圓十餘丈的大土坑,便於蓄水。
所以,魏知策便把自己的大營立在了此處,將這處大土丘括進自己營寨之中,同時就近從旁邊的土坑中挖土修築寨牆,並從劉家河飲水過來蓄在這一處大水坑內,在營寨中形成了一個大水泡子,以解決將士供水之需。
魏知策根據防守的需要,除了將中軍主營設置在大關頭莊南外,更是在莊西面的大道上築起一座偏營,同時在莊北還另外築起一座小營,三面將大關頭莊包圍了起來。
如此,既擴大了自己營寨的正面,使得賊軍圍攻的範圍加大,難度也隨之增加,且更將大關頭莊緊緊護在了中間,使得莊內殘留的二百餘口老弱免去刀兵之苦。
這邊的大小三座營寨都與大關頭莊相同,而在莊外則同大營外一般,皆是花籬與溝渠交替,完全無法有效通行,這也是為了避免一個營寨陷落,賊軍便可直接突破其他營寨。
如此一來,就算賊軍全力突破了一處營寨,那麼還要繼續攻打大關頭莊,繼續面對莊外的花籬和壕溝,以及那加固完成的厚實莊牆。
魏知策原本就是朝廷童生的出身,難得的文武全才,自然也是深知「民心所向」的重要性。
同時他也謹記著永寧伯的囑咐:「此番我們進兵河南剿賊,並非只是為了解開封之危,亦不是為了同流賊爭奪一州一府之地,實則就是"民心"的爭奪而已,誰能夠成為"民心所向",誰就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尤其是永寧伯最後的那一句:「如果不能使我勇毅軍在河南成為民心所向,那麼就要讓不歸心於我的人,全部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如此我勇毅軍便是唯一的"民心所向"!」
其實,魏知策在心裡仍然覺得永寧伯這個想法,實在是過於殘忍了些,但他又找不到更好的話語來反駁,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現在他也正是按著永寧伯的吩咐,努力爭取著河南的民心
騰蛇營的中軍騎兵率先趕至大關頭莊,可卻並不進入莊內,而是在莊子外面巡邏守護,直到魏知策率領大隊抵達後,更是親自步行進入莊內。
他一進入大關頭莊先發放糧谷,再尋找莊子裡年歲最長的老者,請其暫時主持莊內的諸般事務,並嚴正聲明大軍自己大軍絕不取莊民一分一毫。
其實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大關頭莊裡已經是粒米無存,更別說那些瘦弱的如同皮包骨一般可憐村民,哪裡還有一丁點值錢的物件可以搶掠了啊?
正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自打魏知策率領騰蛇營到來之後,他們每日裡雖不能大魚大肉,但至少一日三餐都有得吃了,就算早晚兩頓都是稀粥,中午也只有一個黑面饃饃,那也讓他們覺得神仙日子,亦不過如此了啊
甚至莊子裡的幾位老人更尋到魏知策,希望他可以將那十幾個半大小子給帶走,哪怕從了軍會有生命危險,那也比在這活死人墓般的莊子裡,干坐著等死的好啊!
勇毅軍的軍規軍律甚為嚴苛,無論走到哪裡都要求對百姓「秋毫無犯」,而且在平時的大戲裡也總是表演一些窮苦百姓被欺負的內容,他們個個感同身受,從內心裡就不喜欺負騷擾百姓。
而且,勇毅軍中雖大多都是宣府軍戶的出身,但這些年裡不斷地擴編,如今幾乎一大半都是京畿、河南等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