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
哥哥回家時總是愁容滿面,有時一言不發,他不願意家人跟他一起痛苦,同受煎熬。經過層層關口審查對證,永和順商號沒有任何問題。哥哥被譽為紅色資本家。有關領導找他談話,說:「公私合營過程有些過火行動,你受的委屈跟別人比是少的。任你做資方代表,繼續留店工作吧。」
哥哥在商店是股東也是店員,勤勤懇懇,老實本分。公私合營過程中,不分青紅皂白對他的傷害,使他徹骨心寒。在店裡繼續幹下去,資本家的帽子就得繼續戴下去,公私合營的事兒會不會再來?實在心有餘悸。他心裡明白股份歸公是大勢所趨,離開商店沒了收入,一家人馬上就會斷炊煙。他剛直不阿,寧折不彎,決心離開商界。他把全部股份交公,甘願一無所有,當一名體力工人——拉排子車。
哥哥想埋頭拉車,靠出力掙錢養家。排子車要裝載幾百斤、上千斤貨物。他從來沒幹過這麼重的體力活,再加上腿骨骨折過,乾重活走遠路承受不了。幹了三天就病倒了。腿腫得很粗。母親開導說:「你不能跟自己過不去,愛護自己就是愛護全家,干不動再想別的辦法,沒有過不去的難關。」嫂子也在一旁相勸
哥哥休息半個月後又去上班了,他干幾天歇幾天,搬運公司是集體單位,記件工資,幹得多掙得多,發工資時,哥哥是領得最少的一個。為了維持生計,五姐十六歲進了紗廠。母親重新支起織布機,紡線織布到集市去賣。後來在粉筆廠找了一份在家能幹的零活——糊粉筆盒,糊兩個紙盒給一分錢,晚上大人孩子圍坐在一盞煤油燈下,忙活糊紙盒。一個月能掙十元八元的。每當賣紙盒回來,母親就買半斤花生幾塊糖犒勞我們,小孩子們幹勁倍增
苦日子一天天熬著,一家人常常苦中求樂。過春節最熱鬧。寫大紅對聯,大侄子當仁不讓,寫得可來勁,總是意猶未盡。二侄子對買的一小掛鞭炮愛不釋手。嫂子徵求母親意見:「娘,這塊豬肉分成幾塊?」母親說:「一半做餡,起五更包的餃子要管吃飽,還得剩點,吉慶有餘呀。剩下一半分成兩塊,一塊燉肉,另一塊再分開,一塊做醬肉,一塊留著炒肉絲。這叫樣樣齊全。」 其實那塊肉只有三斤,說得那麼熱鬧,像買了一頭豬一樣。「娘,你是說繞口令吧,一半又一半的。」我打趣道。母親說;「窮找樂哈唄」
五更起床第一件事是給母親拜年。母親端坐在椅子上,以哥哥為首必恭必敬給母親磕頭跪拜,依次是嫂子、姐姐、我。我們用這種傳統方式也是最至誠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感謝她的養育之恩。之後是侄子侄女們磕頭,母親從貼身口袋拿出壓歲錢分發給孩子們,錢雖然不多,那是母親紡線織布賣錢一分分攢下的。看著我們高興地接過壓歲錢,母親非常欣慰。她常說:「人為自己活著沒意義,要為後人謀利益。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這是她一輩子的信條。
中秋節買一斤月餅,烙幾張糖餅,糖餅上做出各樣的花,花是用小碗底和梳子按出來的五連環、蓮花等等。買幾個瓜果梨棗。晚上月亮掛在天上,月光撒在院子裡,我們擺好小飯桌,擺上月餅糖餅水果,祭拜月亮神。母親給我們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故事,還讓我們仔細看看月亮上有個玉兔。然後把小桌上的東西分給大家。嫂子給我一個月餅,而侄子侄女們只分給半個或四分之一。母親說:「嫂子偏愛你,你應該承情。」
端午節母親買二斤江米、半斤紅棗,張羅著包粽子,她包的粽子好看更好吃。嫂子采來艾草枝條掛在門上,用艾草葉、碎布頭給孩子們縫製小香包,掛在孩子們胸前的扣子上,傳說能辟邪。
母親過生日我們晚輩要給磕頭,大家聚在一起吃頓麵條。其它人過生日只做一碗麵條,只給壽星吃。壽星高興地接受大家的祝福,感受被大家重視的欣喜,感受被親情包圍的幸福。母親常說:「窮擋不住咱快樂,錢少照樣過年過節,不能讓孩子們沒年沒節地生活。」 儘管日子緊巴,生活困難,大人們儘量營造節日氣氛,給孩子增添生活樂趣,
那時候大米、白面價格貴,玉米面便宜,高粱面更便宜,圖便宜我們大多吃高粱面。五姐在紗廠上班要帶飯,每天嫂子把飯盒裝好讓她帶著。有一天上夜班吃飯時姐姐打開飯盒,發現不是往日的玉米面窩頭,而是高粱面的,她覺得奇怪,四處尋找。心想:「哪個嘴饞的工友給
三十六 缺吃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