擀餛飩皮跟擀麵條的步驟幾乎一樣,不過餛飩皮要更薄一點。
之前去超市買料的時候,徐拙差點買鴨蛋和成做竹升面和雲吞用的鴨蛋面。
但是想想操作的難度,再加上他不是很喜歡吃那種硬皮的餛飩,所以才選擇放棄。
另外徐拙不想做的原因,是因為他總有種預感,以後說不定會遇到老家的味道的支線任務,所以等那時候再做竹升面和雲吞,效果應該更好一些。
雖然老家的味道獎勵都很一般,但是蚊子腿也是肉啊,系統這么小氣,這些獎勵都得爭取不過,不然想成為大廚談何容易?
麵皮越擀越薄,差不多有三毫米的時候,徐拙停了下來。
他把麵皮均勻的卷在了擀麵杖上面,然後拿著菜刀把擀麵杖的面片切開。
說是切開,其實是劃開的。他順著擀麵杖把面片從一頭劃到另一頭,擀麵杖上面卷著的大面片瞬間成了大小均等的長條形面片。
將這些面片整理好,徐拙拿著菜刀,按照寬度切成正方形的面片。
把那些不規則的挑出來之後,剩下的這些就是包餛飩的麵皮。
接著,徐拙把肉餡兒從冰箱中拿出,開始包餛飩。
餛飩的包法分為好幾個流派,每個流派的造型都各不相同。
常見的有花蓮餛飩、港式雲吞、溫州餛飩、元寶餛飩、草帽餛飩和四川抄手等分類。
徐拙現在只會元寶包法。
這也是包餛飩的步驟中,最好學的一個。
他拿起一片餛飩皮攤在手中,在餛飩皮中間放上肉餡。
接著把餛飩皮從中間對摺捏緊,再下面兩個角捏在一起。
一個完美的元寶餛飩就做好了。
這種方法比較好掌握,反而那種雲吞的做法,看似簡單,其實卻講究經驗。
不管電視還是現實生活中,雲吞都是最快捷的包餛飩的方法,一手往餛飩皮中放肉餡,另一隻手稍微一抓,一個雲吞就包好了。
曾經舌尖熱播的時候,徐老闆也興致勃勃的做過幾次餛飩,用的就是雲吞的方式,但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要麼抓錯位置把肉餡擠出來,要麼面片沒捏緊,最後做出來成了一鍋麵片湯。
開始包的時候,徐拙把冷凍室里的兩塊擱板拿出來,清洗一下擦乾,在上面鋪上保鮮膜。
把包好的餛飩放上去,放滿一板就放進冰箱裡冷凍。
等下一板包好的時候,之前冰箱裡的那一板餛飩已經被凍結實。
凍好的餛飩徐拙直接裝到了一次性的食品袋中,保存在冷凍室,這樣能一直讓餛飩保持鮮嫩的口感。
就這樣一邊做一邊凍一邊裝袋保存,等徐拙把餛飩皮全部用完的時候,冰箱裡已經凍了滿滿一抽屜的餛飩。
夏天這樣做是最省心的,什麼時候想吃直接從冰箱裡拿出一袋子下鍋煮就行了,非常方便。
餛飩皮用完之後,還剩下一些餛飩餡兒沒用完,徐拙準備等會兒摻到湯包的餡料中。
休息一會兒,徐拙把皮凍放進冰箱的冷藏室,然後開始和做灌湯包子的面。
灌湯包子的面跟燴麵手擀麵的和法都不同。
和這種面有個專用的名詞,叫三硬三軟。
三硬三軟指的是揉、摔、醒的三個過程。具體來說就是面要揉三次、摔三次、醒三次。
這種做法,跟燴麵的三揉三醒很相似,不過比燴麵多了個摔的過程,麵團經過摔打,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筋性。
通過三硬三軟,可以使麵皮筋韌光滑,不漏湯,不掉衣。
這也是湯包的秘密所在,沒有好的麵皮,再好的餡料也發揮不出美味的作用。
徐拙把面和好,揉完一遍之後蓋上濕布,開始醒面。
這會兒他閒著沒事,開始窩在客廳的沙發上玩手機。玩一會兒遊戲,或者看一些美食方面的教程啥的。
這個三硬三軟很耗費時間,這麼不停地揉面摔面醒面,徐拙等做好之後,一下午時間也過去了。
也幸好他掌握了和面技能和揉面技能,不然光這個湯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