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腸過油的目的有三個,一個是上色,一個則是去除異味,還有一個就是通過油炸,把大腸裡面多餘的脂肪給炸出來。
另外,炸一下之後大腸的表面會稍稍變干,在後續的烹煮過程中逐漸變得筋道,這樣吃起來口感也更好。
而且炸過之後,大腸也更加不易變形。
炸大腸要用的油溫不是很高,也就五六成熱就行。
油溫差不多的時候,老爺子先把大腸小心的盛在漏勺中,然後放進油鍋里開始炸。
炸的時候要注意,一次不能放太多,免得炸不均勻,另外在炸制的過程中,儘量不要用勺子去推拉攪拌,免得大腸上面的牙籤會把相鄰的大腸給刺破或者刮爛。
分少量多次的過油炸,這些豬大腸和大腸頭才會變得更加美觀看好。
豬大腸下入油鍋中不久就開始變色,同時豬大腸那特有的香味兒也開始往外飄散。
炸到表面微微發焦的時候,老爺子用漏勺把這些豬大腸撈出來,放在一邊控油。
這個時候豬大腸表面微微紅潤,泛著油光,徐拙覺得根本不用再烹製,這會兒撒點椒鹽啥的就絕對好吃。
那些脆皮大腸,大多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對於精益求精的魯菜師傅來說,這會兒的豬大腸才算是剛剛經過初步的處理而已,距離出鍋裝盤還遠著呢。
趁著豬大腸控油的時候,老爺子把鍋里的熱油倒出來,重新把鍋放在灶上,然後開火。
等鍋燒熱後,他舀了一點點豬油倒進鍋里,然後用炒勺舀了滿滿一勺白砂糖放進鍋里,然後把火調小,用勺子慢慢在鍋里攪動。
這道菜是需要用糖色的,而且最好是用油來炒糖色,因為這樣把大腸放進鍋里之後,上色效果會更好一些。
而之所以用豬油,主要是給菜品增加一股豬肉的香氣,降低這道菜那種豬內臟的味道,免得香味兒讓食客不喜。
畢竟是宮廷菜,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才行。
炒糖色是個很有耐心的活兒,要用中小火一直把糖炒化,炒變色,炒到起大泡,再炒到大泡消失。
直至最後變成棗紅色粘稠的液體,這會兒糖色才算是炒好。
糖色炒好後,老爺子端著已經控好油的豬大腸和大腸頭全都倒進鍋里,然後端著端起炒鍋,用大翻炒的方式讓鍋里的糖色掛在豬大腸上面。
這個時候可不能翻鍋,因為牙籤還沒去掉,很容易把旁邊的大腸給刺破了,所以要用顛勺的方式來掛糖色。
等糖色掛好之後,老爺子把提前準備好的蔥薑末倒進鍋里。
用蔥薑末進一步去除大腸中的異味,同時給大腸增加生薑和大蔥的香味兒。
等蔥姜的香味兒從鍋里飄出來之後,老爺子順著鍋邊,往鍋里加了一炒勺的香醋,翻炒兩下,等醋香味兒散出來之後,他又往鍋里加了半炒勺生抽和半炒勺料酒。
加香醋,主要是增加這道菜的酸味,另外香醋揮發時候,也會帶走大腸的異味,讓大腸的味道變得更加純淨。
說實話,這道菜其實就是一個想盡辦法去除大腸臟器味道的過程。
整道菜全都圍繞著這一目的來的。
做這道菜的時候,香醋可以多放點,因為在烹製的過程中,香醋是不斷會揮發的,而香醋和熱油產生的那種酯化反應,也能增加菜品的香味兒。
等鍋里的湯汁燒開,老爺子又往鍋里加了小半炒勺白砂糖。
剛剛的糖色正常來說是無味或者略微發苦的,雖然糖很多,但只能上色,並沒有一絲甜味兒。
所以這道菜想要突出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還要再放一次糖才行。
把糖放進鍋里之後,老爺子用炒勺略略攪拌兩下,等鍋里的白糖全都化開之後,便往鍋里加了一大碗豬骨清湯。
所謂的豬骨清湯,就是用豬大骨熬製的淡一點的高湯。
常見的豬骨高湯都是湯濃色白的那種,不過這種高湯不適合用在九轉大腸這道菜中,因為太過濃稠的高湯會使得大腸吃起來口感發膩。
而放清水的話,煮出來的大腸又略微寡淡,所以用豬骨清湯是最好
弟弟1354章 《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