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剛剛去世,若是這個時候就大張旗鼓的去接收別人的地盤,這的確有點說不過去。
所以按照戲志才的說法,應當派一個真正的心腹,前去憑弔一番,以表達對陶謙的緬懷和悼念。當然親自去最合適,不過兩地到底相隔太遠,且青州如今都還不是方雲的地盤,所以不能讓他那麼冒險。
至於這個親信,顯然戲志才是最合適的,他是總理,僅在方雲之下。這些年來兢兢業業,讓文臣武將對他也算服氣,故而他過去祭拜陶謙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反正陶應也要啟程回去,順路跟著他一起過去便是。
到了徐州,主要的任務是接管當地的兵權,唯有取得兵權,才能夠確保徐州無庾。只是其中有幾個勢力,卻必須要注意處理。
一個就是在開陽的臧霸,麾下還有吳敦、孫觀和尹禮三位副將。他們雖然名義上是陶謙的屬下,實際上算是半獨立的狀態。此刻前去收編他們的話,到底會不會同意歸順本身都是一個問題,同時也要小心他們趁機擴大勢力範圍。
一個是笮融,他是丹楊郡的那邊的豪傑,手裡多少也有數千人馬。在陶謙麾下的時候,主要負責廣陵郡和彭城郡的漕運。歷史上還擔任過下邳相,隨即就割據了下邳、廣陵和丹楊三郡,把三郡的收入都收入自己囊中。
如今他沒有成為下邳相,卻是彭城守軍,估計也是陶謙看著他兢兢業業那麼多年的一個補償,同時也讓他繼續督導兩地的漕運工作。
但說到底,他原本就沒有和方雲打過交道,而且嚴格來說也不是真正徐州體制下的官員,所以這種人很難保證他不會驟然發難。又或者為了更大的權力,而做出什麼不好的行為,畢竟他麾下就算都是一群烏合之眾,好歹也有數千人之多。
最後就是陶商。這個不學無術的公子哥,本來要說才華也未必沒有,但從小就不喜歡學習。近年來更是遛狗走馬,流連於青樓之間。完全就是一個二世祖做派。這次陶謙讓徐州,可以說他是反對得最厲害的一個,甚至還想辦法勾結文臣武將奪過徐州的權力。
誠然,只要不傻的人,都不會支持他。偏偏還有兩個人。不得不需要警惕,一個便是之前所言的笮融,說不得為了更進一步會鋌而走險;一個卻是下邳人闕宣,原本他應該是在193年聚眾造反,但由於方雲的到來所以並未行動,手裡卻好歹也有幾千人可用。
若是再加上臧霸,那麼這至少也有三萬人的部隊,就算不能夠占據徐州,也能夠給這裡帶來禍亂。一個不好鬧大了,平復起來本身就是一個問題。最糟糕的是,若是被其他諸侯看到這個情況,直接騎兵攻打徐州,那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尤其,若徐州大亂,派去憑弔陶謙的戲志才,必然也是凶多吉少。
戲志才顯然也是知道這些,然而他並未害怕,依然是收拾好行囊,跟著陶應出發。即將離開晉陽的時候。方雲親自送了他十里之遠,對他的器重簡直就令下面的文武大臣們羨慕。戲志才也是再三拜謝,這才跟隨陶應南下。
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首先需要東進。沿著水路抵達青州,這樣才能夠南下。
好在這些年,黃河的造船業多少也有了不少的發展,大量的走舸在黃河之上游弋,主要就是戒備來自南方的諸侯,甚至破壞他們在黃河邊上的造船廠。
當然還有一些樓船。這玩意最適合在內河裡面航行,出海就等著翻船了。但體型巨大的樓船,穩定性的確不錯,而且可以運輸更多的貨物和士卒。其實方雲更希望,把福船給造出來,只是他最不擅長的,就是造船什麼的,福船具體什麼樣子他都不是很清楚。
倒是簡單描述了一下,工匠也是努力製作,實際上已經完成了一種新型船隻的設計,樣式而言和後來的沙船非常相似。
由於長期破壞南方諸侯的造船廠,使得他們沒有辦法發展水軍,所以戲志才等人南下卻是非常順利。最多,就是在船上的這段日子,過得不是很好罷了。
戲志才也好,陶應也罷都不太受得了這船上的顛簸,難免也是吐得死去活來的。好在沒有什麼大問題,隨他們去的還有一個醫學院畢業的學生,專門照顧他們。
「沒想到,一開始圖快,所以才上了這賊船,誰知道卻是如此痛苦。」戲志才在甲板之上,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