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儘快找到公主殿下!否則大明皇帝若是見怪,我們就全完了!!」
公主殿下?
秦楓一驚,皺眉思忖著,是不是自己的古棒語掌握不到家,聽錯了音。
難道這支朝鮮使團里,還包括朝鮮公主麼?
總不會是來旅遊的吧。
朝鮮使團,已經是最後的一支隊伍,待全部通過淳化縣,一場熱鬧便漸漸落下帷幕。
接下來,他們如何入京,如何見駕,如何憑藉各自的禮物和誠意,表達自己對大明的崇仰和尊重,那就是另一番熱鬧了,自有專門負責外交的部門鴻臚寺負責接待以及安排。
秦楓作為應天知府,保障隊伍順利通過應天府管轄的範圍,已經盡到了職責。
雖然最後那句話令他心生疑竇,秦楓卻也沒太往心裡去。
因為他手裡還有重要的事情要操心。
那自然就是即將開始的應天府府試。
洪武五年,大明最重要的事,就是重開科舉。
這件事,甚至比暫定於下半年的太子大婚,更加重要,因為它牽涉著全國數以萬計的莘莘學子,以及關乎到大明未來的國計民生。
目前缺乏的大量官員,都要從這次科舉中選拔出來,再充斥到各地。
因此,秦楓儘管可以提出跟朱元璋聖旨並不完全相符的選拔方式,卻不敢對科舉本身有絲毫怠慢。
如今,經過各縣的縣試,通過第一輪選拔的人員名單,已經交到了應天知府秦楓手裡。
其中,秦楓親自主持的淳化縣縣試,共選出四十九個入圍者。
有趣的是,其餘諸縣,交上來的名單,不約而同,都不超過四十人,其中最少的句容縣甚至只有二十三人。
其中緣故,耐人尋味。
倒不見得是各縣的標準更嚴苛,或者人才更稀少。
主要是大家都知道,如今的應天知府秦楓,之前曾是淳化知縣,淳化縣的楓蘭縣學,就是這位秦大人一手創建的。
所以,這事情還用再動腦子麼?
什麼檔次,敢跟秦大人主政的淳化縣,選出同樣的人才數量?
尊重領導,這是幾乎烙印在每個華夏人基因里的習慣。
因此,秦楓現在手裡拿到的府試名單,一共兩百九十三人,按照秦楓的規則,選出的這不到三百人里,各個年齡段的都有,最小的還不到八歲,最大的則已經超過八十。
這個跨度,是非常誇張的!
接下來的府試,就要從這不到三百人中,再次優中選優,選擇真正德才兼備,並擁有執政能力的人,進入到朝廷組織的院試中。
通過院試,就是秀才。通過鄉試,就是舉人。通過會試,就是進士。
進士當中的巔峰人才,就會有幸走入金鑾殿,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並決出狀元、榜眼、探花,從此開啟跨馬遊街,春風得意的開掛人生
這些,都是自隋文帝楊堅開科取士以來的老傳統了,後來又經女皇武則天發揚光大,形成更清晰的科舉制度,沿用後世。
只不過,此次大明重開科舉,因為人才匱乏,又因為是第一屆,所以並沒有時間去形成從秀才,舉人,直到進士的這個過程。
首屆大明科舉,為了解決各地嚴重缺官的問題,大明皇帝朱元璋決定破格擢升,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就能在一年之內,完成從院試到殿試的全過程,一戰成名,從此青雲直上,大放異彩。
不然,院試三年後再鄉試,鄉試三年後再會試這樣搞下來,黃花菜都涼了,朱元璋見到第一批殿試者,怕不得等到頭髮都白了?
秦楓在應天府府衙中,奮筆疾書,親自編撰此次府試的試卷。
為了選拔人才,一方面要應對未來的院試,不能讓應天府選出的應試者倒在文化關上,另一方面還要保證這些人擁有足夠的執政處事能力,不能是只會死讀書的呆子。
這張卷子,不好出。
即便秦楓擁有領先七百年的理念經驗,再加上這兩年跟這個大明朝的充分融合,但也是費盡心思,才把一道道精心設計的試題編好,做好了府試之前的
第二百七十二章 習慣抄作業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