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古玩街人流稀少,也許要等五六年後,才有真正的夜市,那時候,簡直是燈火輝煌,人頭攢動,叫賣聲不斷。
而現在,除了零星的幾家店鋪還半開著店門,其它店鋪早就關門打烊了。
要說這古玩街的格局,主街道上的二三十家是主流店鋪,店大物品充足。比如楊昌和的百寶軒,就在主街的巷子口,是最繁華的地段,經營主項涉及玉器,古瓷,銅器等。
總之,主街上的大多數古玩店都有自己的主營項目,一般都是老闆個人的強項,做好自己的主營項目,同時也要兼顧一些雜項。
顧為西父親的求雅齋則在主大街的背面,人流量相比主街少很多,經營多是雜項,沒有專門的主營項目。
而在巷子深處的第三條小巷子裡,還有第三流的小古玩鋪子,百米長的窄巷子裡,稀稀疏疏十七八家,這裡是魚龍混雜之地,撈偏門走暗道居多。
未來安西市場上贗品大量流通,渠道源大多來自這裡。就是因為這裡經常出現地下的好東西,因此,兩三年後,這條三流街道的名氣遠大於主街和背街。
但凡聞名而來的古玩愛好者,這裡必然是他們的首選之地。
因為什麼呢,在主大街的主流古玩店裡,擺在明面上的是給不懂古玩的愛好者看的,擺在暗處的是給行家看的,擺在保險柜里的是給真正眼力買家看的。一般的遊客是基本沒有機會上手真貨的。行家也好,藏家也好,主要取決於道性和眼力。眼力好而道性不好也都隔著層,不一定拿出來讓你上手。在圈裡,有些寶貝不一定想出手才讓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
很多人就是去了主街,沒圈內的熟人介紹,想看什麼珍品,基本不可能。
背街上的店鋪實力有限,就算店家願意把「好東西」擺出來,也很難吸引圈內的藏家裡手。
這條三流的古玩小巷就不一樣了,除了一些大家熟知的規矩外,他們收貨是認貨不認人的。只要是真東西,他們根本不管是什麼來路。
這倒是契合了過去古玩行看貨自古不問來路的傳統。你就是再怎麼問,持有人也絕對不會說實話。不像有實力的店鋪玩家,講究一個藏品的流傳有序。大多都不會和偷或盜來的貨物產生買賣關係。
而這條三流的古玩巷卻只收能賺錢的貨物。你說是你爺爺傳下來的,他們信;你說是祖輩傳了八代的,他們也信;你說是以前在路邊攤買的,他們同樣信。
正因為這條巷子不斷出現「好東西」,因此名聲大振。特別受香港同胞和海外收藏愛好者的喜愛。
當然,這條街上的贗品率絕對是超高的。如果不具備極強的專業素質和識別眼力,是不可能收到真正的古玩珍品的。同樣,撿漏的幾率也相當高,因為有些古董連賣家都研究不透。
實際上這條古玩巷在買賣雙方知識領域層面上的較量,是遠高於主大街和背街的。
可以說是步步驚心,暗雷密布。
賣家賣漏了,買家買假了買錯了,每天都在發生,但能如何?只能各自總結經驗教訓,因為它與欺詐行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所以古玩行一般人不敢涉足,難就難在辨別真假上。古玩業的內涵對外行人來說是無法摸清的。外行人只能來看看熱鬧,動心了花幾十上百買個古代「藝術品」回去當紀念物。
試想,每天在這樣「惡劣」環境下生存的店家們,專業知識能不高明嗎?他們等於每天、時時刻刻都在上課,都在實踐,都在挖空心思的學習、琢磨,他們在某些項目上的「研究」高度,甚至超過了專業的文博系教授專家。
在顧為西的記憶里,就曾經有安西文物研究所專門請古玩巷某個店家,去幫著給剛出土的文物斷代。因為他是這個領域裡真正的大拿和權威。
顧為西前去尋找的就是這個未來國字號瓷器權威董棟林。
當然,這個時候的董棟林正是人生最落魄之時,他的店鋪是古玩巷裡為數不多的有主營項目的,他的主營是古陶瓷,兼做其它雜項。就瓷器方面的知識,他在安西古玩圈子裡也能算個人物。
因為他還很年輕,才二十八歲,卻對瓷器有天生的洞察力和敏銳力。
前幾天,有個自稱「盜墓賊」的男人走進他的店子,
第十八章收購店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