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誠哈哈大笑,真好玩!
「所以那個時候,大家打架的嗨點是打完架之後讓別人欽佩自己,以德服人,都會覺得這才是最威武的。」
「所謂的德,就是我不打你的臉,我不踹你的腿,依然能把你給撂倒了,你就得服我,我比你有本事。」
「真正會的人,不是瞎打蠻幹。所以在街頭,倆人一打能成朋友,其實就是以打架交友。如果全都血了呼啦的,彼此很難堪,那就結了仇,成不了朋友。」
「北方為什麼會有這種傳統,最早清末建立的武行開始,京津兩地等於一代代的小學、中學、大學,這些武行人去當體育老師,由此留下來的一種遺風。」
「很多人問我到底武術能不能打了?」
「以前那些牛逼傳說到底是不是真的?」
「對於武技也是這樣,當年二姥爺隨便教教我,就得早晨四點起來,光練一個手從腰部抬到眉弓這個高度的動作,一起來之後就得練左手1000下,右手1000下。」
「因為你要掌握住這個抬手的動作,才能保護自己的臉,根本沒什麼大道理,練就完了!」
丁誠深以為然,所有運動都是肌肉記憶,練的多,自然形成本能。
什麼時候等你用腦子反應下一步,早就晚了。
如果沒有系統加持,隨隨便便一個連入門的不算的抬手就得苦練四個月。現在好多號稱習武之人,可能這輩子連續集中訓練的時間都不到四個月。
打個屁!
「以前習武是一個門派之間長輩晚輩要頻繁交手的過程,其實就跟下圍棋差不多,會有很多練習的快棋。」
「借用摔跤的一句話,整個民國時期底層社會的人也都開始文雅化,所以當時摔跤不叫摔跤,叫搭手。」
「實際摔跤在天橋賣藝是很往後的事,都是善撲營的人,有官職和俸祿,所以那些人的地位比武行還要高。」
「後來落魄了,武行被政府捧為明星,變成一種新的社會階層之後,武行就把摔跤的術也拿過來自己用,聽著文雅不是?」
「真正習武都是一天到晚搭手,而且有點像文人雅集。開始對詩的時候,其實沒有人拿整首詩去交流,都是你做一句詩,我做一句詩就夠了,甚至於一個字也夠了。」
「比方說一個人過來,對方是長輩,就半蹲著行個禮。長輩出於禮貌其實就是請起請起,但把手按在後輩的肩膀上,這時比武就已經開始,就看他能不能從這壓著的手裡起來。」
「或者掀門帘,因為通常是主人先進,門帘像冬天棉被一樣的厚度。主人先進的時候,會拿手背一搭,或者拿腳一踢,把門帘踢出窄窄一條縫,然後啪一下,就鑽進去了,速度非常快。」
「隨後就會站在門裡邊說請,如果其他人不能以這種速度和這麼窄的門帘掀開的度鑽進去,轉身回家就完了。」
「高手都是以小見大,比一招半式,心知肚明。」
丁誠用心記下,師父這部電影就是講的民國那些事,功夫是一方面,還有氣氛和禮儀,必須真實可信。
說到這裡徐浩峰無奈道:「當時島國和老毛子打進來之後,從咱們這裡扒走很多東西。」
「比如所謂的哈薩克族技術,你仔細看哈薩克人怎麼會咱們老祖宗的挾刀揉手?」
「空手道更不用說,就是閩南的鶴拳,連他們自己都承認,還搞過一個認祖歸宗,還有一部錄片。」
「相撲至少還保留著五六成的北宋年間的樣子,就看兩個人避無可避的情況之下,有什麼技巧讓另外一個人摔倒。」
「而且掌握這個技巧其實能夠以弱勝強,女人也能夠摔倒男人,它就是撲,因為兩腳都在蹬地,這是真正的相撲。」
「我理解追求一種不使絆子才叫摔跤,一個人跟對方身體一碰,立刻能把對方的平衡破壞掉,根本不用抓衣服,甚至只需要把手掌按在肩膀上,就可以控制對方,那才叫牛逼。」
丁誠靈光一閃,還真是這樣。
摔其實更適合現在社會,打架打出血,人家一報警,立馬切菜。
幾十上百條傷情鑑定,什麼位置、什麼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