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臨高啟明 > 第五十四節 造幣工藝續

第五十四節 造幣工藝續

    大家就整個工藝流程和幣材規格又發表了不同的看法。有人提議這個規格的銀幣太厚了,實際上袁大頭的尺寸的39mm,厚度是,如果鑄成31mm直徑,銀幣厚度就變成。而且也根本吹不響――吹、聽,是民間鑑別銀幣真假的重要手法,鑄得太厚了,反而給假幣開了方便之門。

    他提議新銀幣的壹元規格改成每枚25g,厚度,直徑為。好處的可以使得銀幣的尺度完全標準化:40枚一包就是10m高度,重量正好是1kg。易於清點和包裝。

    輔幣的尺寸也作相應的調整。冶金部門提出,鑄幣無需使用電解的白銀或者紫銅。火法白銀和銅材也可以達到99%的純度,火法冶煉的含有的少量雜質主要是對導電性能有妨礙,對衝壓硬幣沒什麼影響。

    關於輔幣,有元老提出四分之一元的概念對土著來說不夠不直觀。在使用上恐怕會引起誤會,不如改為鑄造二角和一角的銀毫。

    「把25分改為20分在生產上倒沒什麼問題,但是我們要損失一筆鑄幣稅。」程棟樑沉吟道。

    「哪裡損失了?」

    「生產1枚25分和1枚20分在成本上是相差無幾的,就算縮小尺寸和重量能減少一點成本,實際上省不了多少。等於我們每鑄一枚20分就損失了5分錢的收益。同理我們也不能鑄10分的硬幣。」

    「為什麼呢?」

    「差額太小了。從鑄幣的角度來說是虧本的。」程棟解釋說10分和20分面值上只差一倍,且不說鑄造成本的差異微乎其微,單就幣材成本來說,2個10分硬幣的成本反而高出1個20分的硬幣。

    民國時代的廣東大量發行銀毫,面值有20分、10分和5分的,但是大量鑄造流通的就是所謂的雙毫。後兩種因為成本高,易損耗,發行不多。使用更少。

    「如果一味縮減幣材的成本,銀幣成色就會太差。銀幣要是成色差到5成以下,實話說就沒什麼意義了。」

    「我看不如發行10分的銅元。這樣成本上就過得去了。銅元可以用黃銅做,再摻入少量的鉛。含銅量可以控制在60%。」

    「輔幣的需求量可是驚人的,得用多少銅才能滿足需求……」『

    「我們本身就有等額的紙幣發行的嘛,銅幣少發,紙幣多發就是了。」

    單論銅材的儲備,企劃院的數量倒不在少數,這幾年近乎變態的收集銅材。使得企劃院儲存了相當可觀的銅材。不過,由於電力、製冷、通訊和一部分機械工業上的需求,銅材沒法說寬裕。更何況鑄造銀幣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的銅。

    「備忘錄里還提出要電解銀、電解銅,咱們的產能就更難以滿足了。」


    「要是現在電管夠的話,我倒也不反對用廣泛使用電解銀、銅,畢竟電解有色金屬之後,陽極泥中會有很多我們平時難以獲取的稀有金屬。不過現在咱們的電力缺口還是很大的,紫銅滿足電力工業還不太夠……」冶金部門的元老面帶難色。

    接著又有元老提出硬幣上沒有發行機構,似乎有所不妥。雖說現代硬幣上一般是既不壓制國號,也不壓制發行銀行的。不過在本時空似乎還是應該加上的相應的記號。

    「我有個意見:眼下s.p.q.m.別說中國人不知道是啥意思,就是外國人也不明白。西班牙硬幣好歹也有個造幣廠的縮寫。咱們這硬幣就算不加上國號,起碼也得有個發行銀行。讓大家知道之後這錢是哪裡造得才好。」

    王瑞相提議道:「每次都用硬質合金的刀具刻模具實在太浪費了。咱們的自產刀具可是短板。不但產量低,質量也差,壽命特別短。你們看這樣行不行:用硬質合金的刀具刻銅,做好硬幣的母版,電鑄一次正好作出陰陽面相對應的模具,然後只要用這母版不斷的做電鑄就可以了。畢竟化學電池和金屬比合金刀具好弄。」

    王洛賓搖頭:「一個模要用很久的。你那種工藝,成本極高,效率極低,模具面太容易崩損。尤其對著鋼鐵材料的時候,沖頭凹模自身的基體又容易變形――強度不足。再說咱們要搞工業。刀具合金這關一定要過的,沒得繞。而且越快越好。做不好沒關係,多做多試,我們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

    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最終決定修改錢幣規格以符合「標準化」思路。另外在硬幣上加上發行銀行:元老院中央儲備銀行。至於所用的幣材,也不再規定非得電解銀、銅了。只規定幣材必須是99%純度。另外決定將原先的25分面額改為20分面額,至於10分鑄幣暫不開鑄,目前只發行紙幣。

    「大概多久可以作出成品來?」程棟見大致已經取得了一致意見,問道。

    「設備齊全的話,兩周搞定出樣。倒是之後調整要些時間。我看一個月足夠了。」梁信說道,「就是不知道幣材能不能充分供給。」

    「這個你放心。」程棟說,「實行新幣制的事情一定下來,我們就會開始改鑄我們手裡所有的存貨白銀,統一鑄成99%銀條,每條1kg。我就是不知道造幣廠的月生產能力有多大。」

    「設計能力是日產4萬枚各種硬幣。」梁信說,「如果全力生產,日產8萬枚也能做到。全看幣材是否充裕。這個數字其實很低了,20世紀初的南京造幣廠每日就可以生產12萬元袁大頭,加班加點的話生產能力可以翻一倍。」

    「120萬枚的月產量,以我們的白銀庫存,生產一個月就得停工。」程棟暗暗心驚,企劃院倉庫里所有的白銀庫存,不計成色也只有70萬兩(37克兩)。就算重新熔煉再加上摻入的銅、鋅等材料,也就是一個月的產量。

    120萬枚各種硬幣,不知道是否能滿足市面上的流通需求?元老院的貨幣改革,說白了就是「廢兩改元」,是對過去的秤量白銀+銅錢本位貨幣的一次巨大衝擊。廣東的市面上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會不會出現「貨幣戰爭」之類的金融鬥爭,他心裡完全沒底。

    他特別擔心的是有人會囤積銀元,或者更糟,鑄造出來的銀元根本不能滿足流通的需求。財政省能投入市面上的銀元數量是有限的。雖然可以從戰利品中獲得補充,但是對廣東各級官府的銀庫不能抱以太大的期望。至於賦稅收入,那得到夏季才有。

    財政省的諸位元老,其實都指望著「打土豪」。但是這收入是完全沒法預估的。

    會議就在程棟的憂心忡忡中結束了。會後,以梁信為首的幾位機械口的元老就立刻動手開始製作模具。

    考慮到香港廠即缺少足夠的歸化民技工,設備和材料也不如臨高齊全。所以幾種硬幣的鋼模都是在臨高製造的,再裝入專門的箱子由梁信帶去香港造幣廠。

    香港造幣廠就設在中環附近,這個新廠暫時由梁信負責,待到正式投產之後



  
吹牛者推薦:  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  
隨機推薦:  生生不滅  星際悠閒生活  娛樂帝國系統  大器宗  戰神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臨高啟明"
360搜"臨高啟明"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