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遼東廣寧,天氣越來越暖和,朱植仍沒回大凌河右屯衛大營,也沒去廣寧衛城,卻住進了雙台子河北岸的盤山小縣城內。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這個季節收穫冬小麥還早,播種粟米也要到入夏之後,此時農閒正有人手可用。
朱植從中、右兩護衛四萬多軍民中調出八千精壯勞力,自帶農具、糧食、營帳到雙台子河北岸修築河堤,主要是從平洋橋堡南面的河叉口到盤山縣城的北岸這一帶,趕在盛夏雨季前把河北岸這塊洪泛區治理出來,足以增加右護衛轄區幾萬畝耕地。
本來還可徵集更多的人手,在雙台子河兩岸同時動工,但糧食緊張,準備也不足,只能前期小規模投入,先把北岸搞定,然後就可以大修南岸的同時,順便把出海口的碼頭建起來,隨後的造船廠,水師什麼的配套設施逐步跟上。
六千人在盤山一帶挖土用馬車、手推車運到河岸,另兩千人則去盤山以西杜家屯、十三山一帶採石運過來,這個進度非常緩慢。興修水利沒有混凝土怎麼行?朱植本要去盤山察看土石樣料,看是否適合燒制水泥,結果在縣城東北挖土修堤的軍戶們竟然挖出了厚厚的鹽層。
這裡離海邊還有七八十里,怎麼會有鹽層呢?
朱植聽說了跑去工地上一看,帶隊施工的文廷震顯然也很好奇,已經命士兵們挖了幾口兩丈多深的柱形圓井,朱植順木梯下去一看,哈!約三尺深的黑土層下是半尺厚的干鹽層,再下是細沙卵石層,然後又是黑土層、鹽層、沙石層……也許千年之前,這裡就是海岸線,河海口沖積平原地形有這種土層並不奇怪。
這下真是發大財了啊!河堤照修,井鹽也要搞,鹽井挖到兩丈深,底下就會出滷水,然後漫上來就會把鹽層溶解,如此高濃度的滷水打上來倒進大鍋煎煮一次,成為干鹽再倒進石灰水池過濾澄清封盤,然後再撈鹽水煎煮伏火一次。如果想要品質更好,還可以再煮幾次,這種井鹽經過很多年的沉澱,比海鹽要好了太多。
為了不耽誤工程進度,朱植只好讓文廷震再調集兩千軍戶家屬過來修建房屋長期居住,並打井煮鹽,在確認了土質後,帶上王府左紀善蔣公和、教授溫樂二人去蛇山燒水泥。好吧!這倆傢伙是老學究,紀善的職責是諷導禮法,教授就不用說了,可朱植真的沒人手可用了啊!
「什麼?殿下竟然讓老夫指揮軍戶燒土,老夫看殿下初來乍到,百廢待舉,沒規諫進言已經不錯了……」
到了蛇山粘土場、石膏場,朱植說明目的,左紀善蔣公和氣得花白鬍子直抖,一甩袖子直接跑了。
「可不是麼?下官溫某可是教授,開設學堂教導生員這不在話下,可這等有辱斯文的事,殿下還是另找他人吧!」教授溫樂也是年近五十歲,搖了搖頭很是無語。
行吶!等本王生了小王子再給你開學堂,你就吃好玩好等個十年八年的吧!朱植大為惱火,心裡腹誹著卻不好說出來,否則這些傢伙可能真就跑回京城,說不定還要奏自己一本。
「殿下!這修河堤用石料加固填土就行了,好端端要燒什麼水泥,這真能行嗎?」帶隊的右護衛王千戶頓時心下不安,可朱植要這麼搞,李子實也同意了,他也沒辦法。
「為什麼不行?路不都是人走出來的?等本王燒出水泥來,你們就知道它的妙用了。」朱植信心十足,說干就干,先指揮五百軍戶們採挖粘土、三百人去蛇山北面開採石膏。
可天然的石灰石得去十三山開採,也就是右屯衛大營北面三四十里,離這邊有六七十里,有點遠,運石頭可是個麻煩事。這麼一尋思著,朱植決定去十三山建窯燒水泥才行,從十三山到廣寧衛城和盤山縣城路程都差不多,畢竟轉運粘土和石膏要方便多,而且還得砍柴燒啊,說不定十三山就有合適的粘土,鐵礦渣需求不是很大,煤和鐵廣寧都有,哪有運石頭這麼麻煩。
於是五天之後,朱植帶上五百軍戶,拉著二十馬車的粘土和生石膏直接去了十三山驛站先住下,叫來驛丞一問,驛站官道邊北面二十里的山谷里就有石灰石採石場,有一百多名軍戶早就在那兒燒石灰。
這真是太好了!次日一大早,朱植派人去通知顧興福,自己帶人去石灰場,讓主事的百戶找來石灰石樣品一看,白色的石灰石品相非常不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