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同盟國的談判戰略是正常人想出來的,英國人的談判戰略是天才想出來的,那麼徐傑的談判戰略就是開了掛的人想出來的!作為穿越者,不開掛都有些對不住自己啊!無論是德國人還是英國人,他們一直將精力放在了主力艦噸位控制上,而這裡的主力艦是指戰列艦,雖然這個位面已經有了航母的設想,但是對於這種東東到地能有多大價值沒人說得清楚。而徐傑則要想方設法好好利用好航母噸位來作文章,並且利用條約來影響到其它國家的海軍力量對比。
除了航母之外,另外一個重要艦種就是巡洋艦。在徐傑那個位面被稱為條約巡洋艦的東東,輕巡洋艦越造越大,從最開始的3000多噸一支漲到了5000多噸,美國人又開工了7000多噸的奧馬哈級輕巡洋艦,隨著噸位的增加,巡洋艦在海軍中的地位也在不斷升高,所以,在除了航空母艦和戰列艦之外。。巡洋艦也將是各國爭論的焦點,而各國的海上需要不同,自然對巡洋艦有不同的想法。
秉承平衡的外交政策,徐傑需要讓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擁有近似的海上力量。這個均衡不一定是總噸位的均衡,也不單純是戰鬥力的均衡,畢竟海上力量受到技術水平國力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從目前來看,協約國的情況下很不樂觀啊,除了美國有能力展開軍備競賽之外,其它國家不要說擴軍了,能保證不縮水就不錯了。」在一次私下的會面中,楊用霖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你太小看美國的實力了,而同盟國也不再是鐵板一塊了。情況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糟糕。長遠來看,還是同盟國吃虧一些。」徐傑心中說道。作為穿越者。自然知道航空母艦是未來的海戰主力,既然如此,那麼平衡的第一步棋就先落在航母上吧!
歷史上。條約期的航母無非分成兩種。一種是由廢棄的快速戰列艦改裝而成的航母,比如說當時世界上最大的4艘航母,列克星敦級、赤城號和加賀號。這些航母船體巨大。都是用超大型主力艦改裝的。當然了英國人還有一些用小船改的,比如說暴怒什麼的。而另外一種則是從設計開始就作為專業航母來建造的,比如說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總體來說,用快速戰列艦或者戰巡改裝的航母噸位偏大,列克星敦的排水量達到了3萬3千噸。幾乎是盯著條約上限建造的,而赤城加賀雖然存在瞞報噸位的情況,但是在紙面上也有2萬7千噸,至於實際噸位則更高。但是實際戰鬥力呢卻並不比2萬噸的約克城高多少。無論是列克星敦還是赤誠再怎麼改都是從炮艦上改出來的,甚至還保留了較厚的側弦裝甲,而要是一艘航母到了炮戰距離的話。那可是真的太過於悲劇了。實際作用非常有限。。…。
如果沒有條約的話,用快速主力艦改成航母改了也就改了,但是有條約限制的話,就必須要仔細考慮,如何在有限的噸位中獲取最大的戰鬥力了!歷史上兩艘列克星敦的總排水量達到6萬多噸。可以造出3艘約克城級航空母艦,但是前者的戰鬥力明顯不如後者。在同等噸位下,正規航母的戰鬥力肯定要遠高於用戰列艦改造的航母。即使這個位面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畢竟是少數。(畢竟當時還有給航母裝8寸炮的事情,這種設計很明顯就考慮到炮戰的問題,而要炮戰的話除了火炮還有裝甲,這就增加了噸位。)更何況從經濟角度來講,廢船利用總比新造航母省不少錢。…。
「德國人和義大利人沒有在建的快速戰列艦,所以他們不可能使用快速戰艦來改裝航母,但是美國人正在建造的列克星敦級戰列艦和英國人正在建造的海軍上將級戰列艦的3號艦以及4號艦卻有可能改成航母,如果這樣的話,他們至少會浪費兩萬噸左右的噸位。」徐傑心中盤算著,均衡考慮雙方的力量。在未來噸位上,徐傑和提爾皮茨都認為美國人不可能屈居人下,這樣一來的話,至少可以讓美國艦隊在實際戰鬥力上出現縮水。即使英美意識到改裝航母噸位虛高又能如何?美國人會不會徹底廢棄這些戰艦說不準,但是英國人肯定不會,現在家中已經沒有餘糧的英國人怎麼可能扔掉已經花了上百萬英鎊的船體然後另起爐灶呢?他們只能吃下這個苦果。。…。
於是乎,在條約中提出可以用廢棄戰艦來改造航母這一條的話,美國有一半的可能會中招。。而英國幾乎百分之百會中招,至於德意和華夏嗎?想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徐傑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