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3月份開始,有一個過去很少有人提到的詞開始頻頻在多個媒體平台上出現。筆下樂 www.bixiale.com
這個詞就是工匠精神。
根據專業百科上的解釋,所謂的工匠精神一詞,指的其實是工匠們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提高對細節的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把品質從0提高到1的那種態度。
正所謂其利雖微,卻造福於世。
這個詞最早的出處已不可考,但最早出現在正式場合則是在天朝所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雖然這個詞算是個新鮮出爐的東西,但它所代表的敬業,專注,精益求精和創新的內核卻是古已有之的東西。
所謂的工匠精神不過是把它們整合在一起,然後加了一個共有名稱來指代而已。
但無論如何,經由高層人士背書之後,工匠精神這個詞徹底成為了各行業人士經常掛在嘴邊熱門詞彙。
不得不說,《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所代表的那種對於傳統技藝傳承鍥而不捨,刻苦鑽研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實在是太符合工匠精神的內核了。
話說方力也是反應夠慢的,如果他在發行《百鳥朝鳳》的時候稍微把這部電影的宣傳朝著傳承民族文化,銘記工匠精神的方向稍微靠一下,再稍微『借』用一下吳天明大師這麼些年積累下來的人脈和影響力,讓《百鳥朝鳳》被列為諸如『五個一』工程或者『華表獎』之類的有官方背景的光環加持,雖然可能最後的票房成績依舊不會太好,但是至少不至於讓方力完全收不回成本……
不過話說回來,方力當時在直播的時候說得也挺清楚:「《百鳥朝鳳》並不是我自己投資的電影,我也沒指望這部電影能夠賺錢,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這部《百鳥朝鳳》電影,讓吳天明導演的心血之作不至於就此被埋沒……」
2016年這個時候,雖然心靈雞湯這玩意已然有朝著『毒雞湯』的方向發展,但方力所說以及《百鳥朝鳳》所面對的情況,倒也的確是百分之百的真實,所以隨著方力的這一跪,話題度馬上就有了。
自媒體時代,全民參與浪潮,朋友圈,微博各種轉發之後,『悲情』,『大師遺作』『不可錯過』這樣的標籤鋪天蓋地的在移動媒體流傳著……
新聞熱度有了,觀眾們不管是裝13也好,真心喜歡吳大師的作品也罷,願意花幾十塊錢去支持一把的人自然大有人在,有觀眾買票,各大院線增加排片自然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總而言之一句話:方力的一次直播,直接把電影票房從三百萬飆到了八千萬。
當然,在那種情況下,認為方力在進行營銷的聲音自然也就冒了出來。
方力是不是在進行營銷李墨不清楚,但是他很清楚,在《書劍恩仇錄》的宣傳上,他確實需要進行一次成功的營銷。
………………
「宗哥,葉哥還有立芳姐,你們幾個幫我想想,如果我們把金庸先生的作品和工匠精神聯繫在一起,並且作為宣傳手段,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金庸?工匠精神?」
宗帥幾個人面面相覷。
這塔馬差距也太大了吧?
吳天明雖然號稱是天朝第四代導演中的大師,與謝晉齊名,可他成名的時間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會的電影人都還在體制內的各地製片廠里混飯吃,除了在外執導電影的時候有點額外補助以外,一年到頭只能靠點職稱補助和死工資過日子,要不是後來吳天明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和地位,日子指不定過的有多慘……
至於金庸?
他雖然在創辦《明報》初期也過了一段不怎麼舒服的日子,但是當《明報》真正開始走上正軌,而金庸小說也開始廣為流傳之後,金庸的日子可比吳天明要舒服太多了。
這樣的兩個人,居然也能拿來作對比?
「小墨,你是不是說錯了什麼?」宗帥疑惑的開口道,「金庸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賣掉在《明報》集團的股份起,他就一直是處於閒雲野鶴,悠閒自在的那種狀態,你說他是工匠精神,這個……會不會有點難以服眾啊?」
「這種事情不過是個噱頭罷了,」李墨毫不在意
762章 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