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部商業電影需要非常大的資金量,特別是院線上映的電影,所以一部電影的誕生有很多出品公司合作,一起投資,製片,發行以及最後面的公映,拍電影的收益來自於上映之後的票房,票房越高,收益越高;
《前任攻略》儘管投資不到3000萬,但鍾麗妨仍舊邀請了光線、博納、星輝和中影一起參與,要的不是分擔風險,而是為了電影的票房;
萬重山的項目自來就是內地影視圈的香餑餑,能分潤少許,各家公司都是欣然接受;
投桃報李,到電影上映時,宣傳、排片這些緊要方面,就該大家各顯身手了;
因為提檔的原因,《前任攻略》前期的宣傳沒能按部就班,使得公司只能劍走偏鋒,提前在一二線城市的主流院線,開啟了點映模式;
目前在國內,所謂的發行前點映就是一種電影宣傳推廣的環節,主要用來造勢,比如請媒體、影評人等提前看,好提前寫稿啊,從宣傳需求角度,哪能等到上映後再請媒體和影評人呢;
基本上,大範圍發行的影片,點映跟發行策略關聯已經不是很大了。
如果是低成本電影或對市場信心把握不確定的片子(跟成本無關,只是發行方不知道該對片子的判斷產生猶豫時往往也會組織點映),點映後收集到的反饋,可能會影響到發行策略,但目前國內這種情況基本沒啥實際指導意義,而好萊塢就完全不同。
好萊塢的點映雖然大製作商業片,也跟國內類似,基本是用於宣傳。
但對於美國市場的院線結構,點映對於一些文藝片和藝術片,具有著重要的市場指導意義。
比如當年的《臥虎藏龍》,發行前點映,通過問卷調查,發行商已經知道這片發行時不能主打主流市場,而是針對中年知識分子階層,文化精英,把他們鎖定為第一部分核心觀眾。
這一部分發行規模很小,幾個廳都是有可能的,這時候雖然也發行了,但其實對於後面逐步擴大的發行規模,最終進入主流市場來說,也可以看過是「提前點映」。
《臥虎藏龍》通過第一批觀眾口碑和票房數據,逐步有序的擴大目標觀眾群和上映銀幕數量,比如後來針對武俠動作片迷、功夫迷做市場營銷,針對性擴大銀幕數(發行規模),然後再針對家庭婦女群體,相關媒體再投放廣告。
最後才針對最主流的年輕觀眾,當然後來奧斯卡獲獎,再來一輪。
跟點映形成區別的是「試映」,前者一般是可供發行的完成片,在國內一般拿到發行許可證後,在影院裡租場放映,請媒體啊,影評人啥的,因為國內影院規定,是不允許放映任何沒有發行許可證的影片,因為你是商業機構嘛。沒證等於豬肉沒蓋章,不但不讓賣,也不讓拉到市場攤上去叫賣。
「試映」則一般是未完成片,後期還沒做完,找一幫磚家呀,或者過路打醬油的圍觀群眾,發問卷,用點小禮品賄賂一下,讓看完填問卷,然後根據意見繼續修改等。
好萊塢比較經典的一次試映就是《id4》,一幫打醬油觀眾片方邀請說看一部還未上映新片,沒說名字,但開演之後,觀眾發現是居然大肆宣傳的《獨立日》,全場就爆棚了,然後整個過程觀眾在歡呼中看完,片方心裡徹底踏實了,據說好評率極高,一部大賣片也是這麼一路考驗過來的。
安撫好了後院,獨守空房了好幾天,孟輕舟總算又見到了各位美女的笑容;
「老孟,今兒都去看電影嗎?田玉生不差咱幾張電影票吧!」
「新人一個,我做老闆的,肯定要支持,你們就當給我面子,行不行?」
小圓臉和童麗雅相視一笑,扭頭帶著小魚走了出去;
這幾天大家商量好了不理會孟輕舟,不過違規的可不是一個兩個,只是互相不知道而已;
「那小雨和小軒怎麼辦?」
「帶上啊,影城不是有小孩子玩的地方嗎,到時候讓阿姨帶他們去玩不就行了,電影不長,不怕的!」
楊小狐抱著小軒,猶豫著說道:「我們這麼大一群人,肯定會引來記者和狗仔的,萬一那些人盯著小軒他們,別嚇到他們了!」
紫萱贊同的點點頭,寵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