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華娛從1998開始 > 第30章 八大廠以及討論

第30章 八大廠以及討論

    測試廣告1《驢得水》這部電影作為林東峻的第一部電影,他也是要參與製片工作的。筆硯閣 m.biyange.net他對自己的製片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而且通過這個環節,可以非常充分的了解這個年代電影製作的相關細節,對自己熟悉此時電影製作的各個環節很有幫助。

    而且這部劇雖然不是什麼上千萬的大製作,不過還是要控制好成本,拒絕鋪張浪費,林東峻打的可是小成本高票房的注意。

    這部電影雖說投資不多,不過前期籌備工作還不少,算起來三個多月的籌備時間也差不多了。

    實際上電影製作流程中,前期籌備工作是非常繁雜、耗費精力的,有些大項目的籌備就搞一兩年,這是非常熬人的。

    這個工作做好之後,拍攝倒是花不了多少時間,演員檔期處理好,按部就班拍攝就行,之後就是後期的剪輯、配音、配樂等工作了。

    這個時期開拍前就宣傳的也就是國內一流的大導演才有的待遇,林東峻一個新人,連這一步都省了,宣傳什麼的還得看成片之後的效果。

    有了陳新明這個製片人把控全局,接下來的工作進行的很順利,兩人沒花多少時間就把詳細的預算做好了,二百九十萬的預算,為了以防意外,取個整數三百萬。

    接下來就是去北影廠拿下最後的一筆投資了。

    國內電影歷史上曾有十幾家電影製片廠,其中以八家最為知名,後世稱為八大製片廠,簡稱北影、長影、上影、珠影、西影、瀟影、峨眉、八一。

    長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北影,國內最大的電影廠之一;西影,第五代導演造星廠;上影廠,上海文化的締造者……

    1993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推出電影行業機制改革,此前由中影公司統一發行國產故事片的方式進入歷史,各大製片廠直接與地方發行單位商談成為新的開始。此舉把各電影製片廠推向市場,他們需要自負盈虧,這讓各大電影廠生存壓力劇增。


    在此之前,國內電影實行統購統銷的政策,各大製片廠製作電影的費用大概為50萬左右,中影公司向各大製片廠以90萬元一部的價格買斷電影,然後中影公司向各個省的發行單位發放拷貝。

    中影公司從總票房中拿走70給各個省的發行單位用作院線的建設,剩餘的6%上繳各省的財政。

    隨著國內電影業的持續低迷,1994年,廣電部出台了348號文件,確定中影公司每年引進「十部」大片的慣例,至此國產電影市場開始出現了好萊塢大片的身影。

    隨著好萊塢大片開始在國內上映,優質的好萊塢商業電影開始在國內電影市場攻城略地,一度占據年度總票房百分之五六十的份額,八大廠的日子越發難過。

    面對好萊塢電影的虎視眈眈,這些進入市場後的大製片廠,由於「統購包銷」的生產慣性,這些國有電影製片廠普遍不懂發行,電影內容和市場脫鉤,無法滿足觀眾需求,因此造成了入不敷出的現象。

    內部而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國內產業機制的改革,這幾年已經幾乎默許了民營資本進入影視領域,一批小型民營影視公司相繼成立,開始試水電影行業,比如北大華乙,新畫冕,華藝廣告等公司,八大廠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制度上確立民營資本的合法地位已經傳出了好幾次風聲,相信不用幾年就會正式出台。

    林東峻知道,接下來不久,也就是在2003年,電影市場進入全面的產業化改革之後,這些民營電影影視公司抓住了機會,成為新一輪的弄潮兒。

    21世紀前十年國內影視行業極大巨頭公司基本都是在這個時間段前後進入這個行業的。

    內外以及自身三重壓力下,實際上八大廠的日子已經越來越不好過了,每年的投拍片子數量在減產,拍好的片子上映之後票房數據也不怎麼樣,只能靠賣廠房、租賃電影器材和場地、接拍廣告以及旗下的電影院線續命,國有製片廠不得不求變生存,轉企改制成為大趨勢。

    走轉企改制之路,相對成功的則要數中影集團和上影集團了,其他幾家電影廠後世都慢慢沒落了。

    ……

    北影廠成立於194



  
君懿文推薦:  從凡人開始長生證道  凡人:我有一個隨身世界  
隨機推薦:  精靈之守靈人  十尾帝狐  沒錢上大學的我只能去屠龍了  他和她們的群星  遮天之人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華娛從1998開始"
360搜"華娛從1998開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