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陸遠和蘇鑫見面之際,《赤伶》已然火遍全網。燃武閣 m.ranwuge.com
那一口真假難辨的戲腔,驚艷了無數人。
很多人聽到這首歌的第一反應是,流行音樂還能這麼唱?
短短几個小時,陸遠個人博客的訪問量迅速飆升。
十萬!
百萬!
八百萬!
九百萬!
不到半天,原本由陸遠創下的個人博客單日最高訪問記錄,再次刷新!
《赤伶》上線博文的留言板塊,網友們的留言量激增,每按一次f5,就會跳出幾條,乃至幾十條新增留言。
【戲腔和崑曲,太驚艷了!!這才是華夏風!!】
【戲曲,華夏人的浪漫,唱的太棒了!】
【『莫嘲風月戲,莫笑人荒唐,也曾問青黃,也曾鏗鏘唱興亡』,聽到這裡,莫名的感到一股悲傷。】
【陸遠!!你賠我眼淚!!!】
【哥哥好棒,美娜愛你喲!】
【mv女主表現的好棒啊,那身段,絕對是有功底的。】
【元寶最棒!元寶!沖!沖!沖!】
【陸遠,就憑這首歌,從不追星的我,粉你了。】
傍晚時分,我國著名作曲家路在易先生,發表了一篇博文,當即又為《赤伶》的爆火,再添了一把火。
《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的融合》——路在易
【流行音樂是當今社會最為普遍的一種音樂形式,其內容通俗易懂,個性鮮明,具備非常獨特的音樂特色。
近年來,華夏流行音樂開始逐漸偏向本土化,華夏風的浪潮漸漸興起。
其中,流行音樂和戲曲元素的融合,始終是筆者觀察的重點。
華夏風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
民國歌唱家周旋的《百花歌》、《花開等郎來》,其旋律部分取自姑蘇、錫城一帶的傳統評彈和小曲。
改革開放後,姚民(作曲家)創作的《故鄉是京城》、《唱臉譜》,融入京劇元素,也是戲曲與流行的經典代表作。
90年代,陳昇創作的《燕京一夜》,其副歌部分引入了京劇花旦唱腔,『onenightinbeijing』,同樣是戲曲與流行結合的成功之作。
千禧年後,我國灣省也掀起了一陣國風熱,《東風破》、《花田錯》、《發如雪》等作品,皆是這輪國風熱中湧現出的優秀作品。
而內地歌手中,青年歌手陸遠亦是其中的佼佼者。
筆者關注到陸遠,源於孫女追星,那天跟著孫女看節目,恰好聽到了《悟空》這首歌。
最先引起筆者注意的是《悟空》的伴奏部分,這首歌的編曲部分,大量引入了民族樂器。
竹笛與二胡的大規模引用,不僅不顯突兀,反而和鋼琴、架子鼓相得溢彩。
歌詞部分,白話文與文言文的混搭,再兼以戲曲說唱、戲曲唱腔的方式演繹,兼具戲曲和通俗歌曲的特點。
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相比於淺嘗輒止的《悟空》,《赤伶》這首歌,無疑是更進一步。
這一次,陸遠在編曲中引用了更多的民族樂器,古箏、二胡、笛、漁鼓、琵琶的引用,並沒有破壞編曲的整體和諧性。
民族樂器與管弦、鋼琴等樂器,此起彼伏,相得益彰。
除了編曲,陸遠在唱腔部分的演繹,也是一大突出點。
傳統戲曲與流行音樂,都很重視氣息的運用。
傳統戲曲,講究氣沉丹田,即,以腹式呼吸法增加氣息壓力,從小腹到口咽,再到眉心,三點連成一線,聲音相對集中、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