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霽的設想中,宗門戒律的執守是維繫傳承的最後一關,一個修行門派傳承式微,往往就是從執戒不嚴、執戒不力開始。
修行戒律的本質是利己警我,世人自洪荒蒙昧中脫出,立身處世間萬象紛呈,為保存續而知利害趨避,戒律法度與焉而生。立戒目的不在於犯戒之後的懲罰,而在於受戒者利我利人,以避免人我相傷。
犯戒之後的懲罰,實質是維護受戒之人利己本質,蓋因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戒律亦非一人之戒律,犯戒受懲乃視眾生如視我,眾生有利而我得利,這也是為何戒律與修行道法一併延續至今,此二者不可分割。
而僅有戒律,卻無執守戒律、犯戒施懲的能力,戒律本身也等同一紙空文。所以在絕大多數修行門派中,執掌戒律的若非掌門本人,也是門中地位與修為境界極高者,並且能夠貫徹戒律精髓內涵。
雲霽在煉製蒼雷鐧的過程中,將仙壺一脈、飛雲門與齊德仲三家戒律化作元神心印,與法器真靈融為一體。未來凡持有蒼雷鐧者,將受三家戒律之自我拷問,御器之時便是執戒掌律,若執戒者起一絲犯戒姑怠之心,蒼雷鐧自會反噬其人,如果試圖抹去元神心印,蒼雷鐧將自行毀器爆散。
蒼雷鐧將作為未來宗門執掌戒律之人的信物,一代代傳承下去,傳承法器的過程也是傳承執戒掌律之心,若無此心而妄求法器物用者,哪怕元神之中有一絲游移推託,蒼雷鐧亦會當頭落下,打滅其人。
由此也延伸出一,想要繼承蒼雷鐧執掌宗門戒律,無真心全形的修為境界,根本不可能做到,即便門外之人偶得蒼雷鐧,不能有如今雲霽執掌戒律之心,照樣無法盡數發揮蒼雷鐧的妙用。
至於蒼雷鐧本身的妙用,最大程度便是發動蒼雷亟滅形神之威,法器威力可以伴隨歲月慢慢祭煉,無所謂上限極致,只要用之合乎執掌戒律之心,施展起來足可打滅一切犯戒之徒。
也是因為如此妙用,蒼雷鐧只能打得授本門道法與戒律的弟子,對於門外之人而言,蒼雷鐧只是一件引動風雷的上品法器,真以法器玄妙論,齊德仲一脈不缺此等。
也難怪雲霽他門下弟子見到蒼雷鐧如見本人,蒼雷鐧已經成為雲霽執掌戒律意志的顯化,後世傳人若有幸繼承蒼雷鐧,也將得到雲霽此生修行全部知見經,體悟到前人究竟是以怎樣的心念覺證煉製此器。
煉成蒼雷鐧後,雲霽便召集門人弟子,也包括雲霄的弟子和部分飛雲門人,重申戒律一番,然後率領門人弟子離開仙壺洞天,十餘人乘風破浪、飛渡東海,直奔碧亭山而去。
這些人全部都有真心全形修為,而且都完成了齊德仲所設考驗,道法玄功之根基,即便在其他修行門派中也頗為不俗。
如今仙壺洞天中的修行人,已經相當於傳世經久的名門大派,齊德仲、侯亞夫、德源這些算是宗門尊長,如紅塵酒、九鳴真人、王啟年等,則是結緣同修、客卿護法,以雲霄、雲霽為首的雲字輩弟子是宗門砥柱、各有司職,再往下懷字輩的弟子便是晚輩門人了,還需慢慢調教撥。
……
當年仙壺一脈的傳承中,除了《碧波渡海訣》外,便是以法陣禁制、術數玄理為首要。畢竟仙壺洞天深處汪洋大海,俯仰海天蒼茫,看似遼闊無垠,但汪洋大海中不乏兇險多變,不通曉洋流陰陽流轉交替之理,修為再高也有葬身浪濤之險。
雲霽遍閱仙壺一脈的法陣圖譜,讓眾門人弟子演練一番,結合前人心得,創出**雲海陣。此陣變化繁多,有雲、雨、風、霜、霧、雹、雷等諸般變化,可困可阻、可散可聚,能夠引動天象風雲變化,既可興風作浪、也能行雲布雨。陣中之人神氣法力、元神識念互通,一念運動則眾人知曉陣式變化。少至二三人合力布陣,多達數十人結成彌天巨陣亦無不可。
眾人渡海法舟在法陣之力催動下,化作一片風雲,好似海外仙人乘雲駕霧而來,渡海飛越速度奇快,轉眼間便見海陸交接,碧亭山就在眼前。
然而尚未抵達,眾人皆有感應,碧亭山中似乎有刀兵氣息,雲霽一位名喚懷明的弟子行禮道:「師尊,碧亭山中有殺伐聲息,我們要直接過去麼?」
雲霽眉頭微蹙,擺手道:「直接過去,不用掩藏聲息,為師倒是想看看,是哪路人馬這般猖狂。」
第四百三十七章蒼雷定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