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是信佛的,但是嚴格來說,諸位都不夠資格。要隨時恭敬自己、恭敬別人啊!
樂於研究、聽經、聽說法。你說佛已經不在了,那我聽誰說法呢?
我們這裡有五六部大藏經呢!你們要看啊!我書房案頭上也堆著好幾本大藏經,我每天有問題就抽出來看,隨時研究。
你們沒有我這樣用功吧!可見你們不樂於聽法。
你說讀書、看經沒時間,好苦,那就不樂了。讀書求學問是樂趣,談何容易!
最近好多人勸我,你不能這樣搞啊!算算一個禮拜有十幾堂課,老命不能這樣拼啦!完了以後你還要看書、做事,每天能睡上幾個鐘頭呢?怎麼得了!
我說,放心吧!我的業報還沒完,死不了的。我看東西處理事情是享受,你不要擔心了,去睡吧!你要做到研究學問、研究佛法是一種快樂,那麼你算是得其中三昧了。
你們看書讀經記不住,看不懂,好苦啊!我看大家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
有朋自遠方來,如果家裡沒錢買菜招待,不亦慘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要這樣我寧可作小人。
大家要反省,這就是戒律,你們供養眾生做到了嗎?你處在團體中,滿臉的怨氣,滿口的怨言,一肚子的怨恨,這就沒有守樂供養眾的戒律。據我所知,有一位同道中人答應為人家講《莊子》,講了之後大家頗有怨言,認為他好高騖遠,好為人師。
你們沒弄懂《莊子》,人家幫你們弄懂,是好事,是法供養,你們竟然這么小器。
這個就要罵你們!這是犯了沒有樂供養眾。
假如別人也有過錯的話,應該勸導,或者觀過而知非,自己反省不要犯這個過錯。
因為別人犯過,就吱吱喳喳的,這是犯了口業。
因為講了供養眾,觸動我對這件事的感想,才告訴你們。
你們犯的是普通人的心理,不是學佛人的心理。
自古文人相輕,千古以來文人都看不起別人。
老話說,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別人的好,這是中國人的通病。
人的心理都如此,你看佛教界裡也是,批評這個法師那個居士不對,甚至罵人。
佛教怎麼會興起來?都不團結。
所以你們問我,某某人這麼講的,對不對?我從不回答。你不提人名,說有件事這麼說對不對,我或許會答覆你。
文人千古相輕,我說,宗教是千古相仇。
不管信的什麼教,信教的人彼此是仇人啊!比文人還厲害。
越是信教的,那個恨人的心理越比普通人重。佛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結果宗教團體的人我是非特別多,我聽了就煩。
那麼江湖呢?江湖是千古相隔。
文人千古相輕,宗教千古相仇,江湖千古相嫉,這幾句把世故人情都說完了。
你們在這裡號稱修行,是不是真修行?考考自己。
一個學者的胸襟氣派一定要大,能夠包羅萬象,對的就對,不對就不對,這種小事有什麼了不起。
話說回來,聽了這些閒言閒語心中煩惱,也太沒有程度了。
叫你們讀的《昔時賢文》,其中有一句我七八歲時就背了:「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哪個人背後沒有人批評啊?兩個人碰到了,不講別人的事,講什麼啊?這就是人。老夫妻倆在房中講媳婦怎樣、兒子怎樣,也是在講人。
所以把人世間這些東西看通了,聽了那些話都是狗屁不如,這樣你就胸襟大了。我們這裡都標榜是學佛的人,有沒有利益眾生的思想呢?理論上有。
我也是人,知道大家做了好事會想,啊!今天我行了菩薩道,幫忙了人。
告訴你,越是書讀得多、佛法聽得多、佛學了解深的人,計較心就越大,簡直沒辦法收拾。
中外都一樣,知識越多的人,比愚夫愚婦更壞,因為有了知識,計較心也大,就容易意見相爭,認為只有我的才對。
沒有知識的幫忙,人對於是非善惡的分辨就很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