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裡都標榜是學佛的人,有沒有利益眾生的思想呢?理論上有。
我也是人,知道大家做了好事會想,啊!今天我行了菩薩道,幫忙了人。
告訴你,越是書讀得多、佛法聽得多、佛學了解深的人,計較心就越大,簡直沒辦法收拾。
中外都一樣,知識越多的人,比愚夫愚婦更壞,因為有了知識,計較心也大,就容易意見相爭,認為只有我的才對。
沒有知識的幫忙,人對於是非善惡的分辨就很平淡。
所以有時候不用菩薩的智慧和眼光,多了知識學問反而墮落得越快。這是講樂饒益眾生之難,也是戒行。
「樂敬養師,樂廣行施。」樂於恭敬供養師長,這很難。
中國的孔孟之道講,但是社會對做得是不夠的。
現在還有些中原的讀書人,想保留過去的文化,要求別人尊師重道,真是笑話。原因在哪裡?教育制度變成了學堂制度了,不是從個人來師承學習,而像去到集市的商業行為,老師上課是販賣知識,學生念書是選購進貨知識。
有兩點要注意,第一點,尊師重道的真正精神,在於尊重知識學問本身。
所以佛學裡對於傳法的老師視為法身父母,給人慧命,智慧的壽命。肉身父母給的肉體,壽命只有幾十年,慧命可是永遠的不生不滅。
例如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連釋迦牟尼佛都是他的學生,他早已成佛了。
因為學生要到這個世界來成佛,就來幫忙,應化成為釋迦牟尼佛面前的菩薩,這都是法身父母的道理。
所以樂敬養師是尊重法,也尊重知識。
第二點,以我的研究,所有宗教中尊師重道最嚴重的是佛教,而佛教中最嚴重是密宗。密教對於敬養師父,有馬鳴菩薩著的「事師五十頌」,講如何對老師敬養。
照那個規矩,我們一般做弟子的沒有一個夠資格。
那規矩非常嚴重,幾乎可以說比盲目迷信還嚴重。
東西是白的,如果老師說是黑的,就跟著老師當成是黑的,我們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回頭再說「樂敬養師,樂廣行施」,於上而言要樂於敬養師,於下而言要廣行布施一切眾生。
這裡尤其要注意這個廣字,是我們一般人所做不到的,我們偶爾有點善心,都是像俗語說的:強盜發善心。大家像強盜土匪,偶爾發一點善心就很了不起了。
為什麼這一篇都要抓個樂字?但是對魔境界而言,與世俗追求的快樂享受不同。
學佛的人也在追求享受,追求快樂,但是同世俗有不同的一面,這就是佛法。
「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學佛第一要守戒,戒律沒有什麼了不起,怎麼說呢?它是個生活的規範,生活的藝術。
尤其是比丘、比丘尼戒,它是佛教僧團生活的規範、道德、藝術,是一種民主社會的自我約束。
因為佛的弟子男的女的出家很多,如果沒有共同遵守的規範,這個集團怎麼樣帶領?除了根本戒律是屬於道德性質的規範以外,很多戒律是共同生活在一起必須有的規律。
能堅持遵守戒律的人,是了不起的,但是難了。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都有戒律,但是那個戒律可不是教主規定的,你知道嗎?例如兒女或丈夫、妻子,違反你的要求就不可以,那就是你的戒律。
又例如你的東西習慣這麼擺的,旁人給你擺得不對就不高興,也是你的戒律。
所以你看不慣別人,是因為別人犯了你的戒律。
這是小戒律,不是真的戒律。
大戒律是團體的行為,道德的戒律基本上有殺盜淫,這不只是一個人認為是罪過,而是一切眾生都害怕這個行為,是根本戒。其他的生活戒律是為了團體的安全。
不懂生活的藝術,都覺得自己是特殊的,常來找我有特殊的要求,我看你就不值錢了,不懂事。對老師也好,對團體的主管也好,越信任你就越要守規矩,給人家做榜樣,聰明的領導人一看,心裡有數,知道這個人可以。
假使有人在團體裡,不要人家告訴他戒條,自己處處嚴謹,保持道德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