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蘭的爹爹李學儒本是一個老學究,在後梁村私塾執教。
有一次,小惠能在家看書,看累了,信步來到了盧溪河岸邊的河堤樹蔭下看書。
小惠能看完書,就望著盧溪河,想著書里的內容發呆......
太陽慢慢升上了中天,小惠能看著棉絮般的白雲在自己腳下蕩來蕩去。小惠能仰望著天空,心想:時候不早了,該回去了。
當小惠能站起身來,剛想往回家的路上走,這時,一隻紅鷹從天空飛馳而來,飛落在他頭頂上空六米高的上空盤旋,「吱吱」地叫,不時還向小惠能點頭。
開始時,小惠能沒怎麼留意,沖在頭頂上空的那隻飛鷹點了點頭,就徑自回家往。
而那隻飛鷹,卻跟著小惠能,在他頭頂上空,「吱吱」不停地叫喚,好像在叫小惠能隨它前往另外一個地方。
面對此況,小惠能心有靈犀通鳥語,微笑著向飛鷹招了招手,說:「可愛的飛鷹,請你在前面引路吧。」
那隻飛鷹也好像領會了小惠能的意思,停落在他的肩上振翅點頭,便展翅低飛,在前面引路。
小惠能隨著那隻飛鷹來到一座小山坡,上到坡頂,山風吹來,似有朗書之聲。
小惠能舉目遠眺,見山上樹木蔥蘢,鳥雀歡唱,一片林海之中,露出了青灰的瓦頂。
那是什麼地方?好奇心驅使小惠能沿著小道而去。
註定小惠能與小蘭的爹爹李學儒的私塾有緣,他這麼一上去,走上了一條與儒家相牽的道路。
穿過小樹林,一間像是學堂、又不是學堂赫然入目:青灰色的牆壁被風雨剝蝕得斑斑駁駁,牆腳下泛起了一層深綠色的青苔。
他剛走近牆壁前,聽到從裡面傳出一陣朗朗的讀書聲他不由得停住了腳步,站在牆壁外面聽起來。
那隻飛鷹見自己的使命已完成,便向小惠能點點頭,「吱吱」叫了幾聲,便振翅高飛了。
此時,李學儒正在教他的學生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左應為「車」,原字已廢除)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小惠能這不聽尤自可,這一聽,竟聽上了癮。
李學儒行「儒家」師表,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近段日子,教他的學生唐詩宋詞,諸子百家「國文」經典
李學儒是新州集成一帶的老學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雙全,但凡村里及鄰近村有天聰的小孩,家長送來求學的,他都樂意施教。
李學儒不僅德高望重,而且深知人間冷暖、世態炎涼。
小惠能自那次在牆外偷聽上了癮後,每天都會自覺不自覺地來到這裡,站在私塾外牆偷聽。
其實,有人在外面偷聽,李學儒早已發覺,只是不知道偷聽者是他李家的恩人小惠能,只是不忍心點破而又壞了他無能為力交「拜師費、請拜師酒」的規矩。
這一天,小惠能和往日一樣,趕來私墊外面偷聽李學儒上課。
聽著,聽著,突然一陣天昏地暗,狂風大作,緊接著,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李學儒動了惻隱之心,叫他的學生李文光去把在牆外面偷聽的小孩叫進來。
小惠能進入學堂後,甫一見面,李學儒發覺近段日子站在私墊外面偷聽的人,竟然是他李家的恩人小惠能,不由得內心「格登」一跳
當小惠能見到塾師竟然是他認識的小蘭的阿爹時,恨不得腳下有條縫鑽進去
李學儒叫小惠能坐下後,考他這段時間向他的學生教授過的「儒家」思想、「國文」經典之類的知識。
小惠能聽後,內心「格登」一跳,心想:難道自己隔牆偷聽的事被小蘭阿爹發現了?
為慎重起見,小惠能耍起小聰明,假裝糊塗地摸著腦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