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名人薈萃
四人紛紛起身還禮笑道:「李都督果然是人中龍鳳,不同凡響!」
李岱又給兒子一一介紹,他指著王維道:「王伯父你見過的,以前和爹爹在戶部共事!」
李鄴知道王維因為母親去世,一直在服孝中,今天也是難得出來。
王維笑道:「上次見到賢侄,賢侄還是白丁,一轉眼數年,賢侄已經封王了,讓人感嘆命運之奇妙,也讓人看到賢侄異於常人的卓越才華!」
李鄴謙虛道:「晚輩不過是沾了點祖蔭,才得此機緣,談不上『卓越』二字。」
李鄴的謙虛也對,但也不對,他確實是沾了祖蔭,他若不是李林甫的孫子,就不會有這麼多機會,他若不是皇族,也絕對不可能封王。
但話又說回來,李林甫的孫子多的去了,有幾個爭取到機會的?大唐皇族更是數不勝數,又幾個能靠軍功封王的?
所以得到機緣本身就是一種本事,但能抓住機緣大放異彩,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這裡面最關鍵的原因是李鄴的身份,他是穿越者。
另外三個人都是中年人,其中稍年輕的一人笑道:「我聽侄子說起過李都督,李都督馬球打得更好,就是那位傳說中的飛鯊吧!」
李鄴笑著點點頭,「請問令侄是」
「杜望,你認識的。」
李鄴忽然知道眼前這位中年男子是誰了。
「你是.杜甫?」
李岱提醒道:「鄴兒,你要叫杜伯父。」
中年男子呵呵笑道:「敬文不必苛禮,名字就是用來叫的,你不說名字,令郎怎麼會知道我們。」
他又對李鄴道:「在下杜甫,我其實一直很感激公子的推薦!」
李鄴連忙行禮,這位就是詩聖杜甫啊!不過此時的杜甫名氣遠不如李白,他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寫出了大量深刻的詩文,才被後世推崇,這時候他算是一流詩人,但達不到李白那種超一流的境界。
但李鄴又不解,自己什麼時候推薦過他?
「晚輩實在不記得了,我什麼時候推薦伯父?」
「前年冬天,我獻《三大禮賦》,得到聖上賞識,命我待制集賢院,去年年初,令祖接見我,說賢侄很欣賞我的才學,便任命我為七品修撰官,沒有賢侄的欣賞,恐怕令祖不會給我機會。」
李鄴想起來了,好像自己是給祖父說過,自己極為欣賞李白、杜甫的詩,沒想到竟然間接幫助了杜甫。
「我談不上推薦,關鍵伯父自身才學出眾,明珠終不會被沙塵所淹。」
旁令另一人笑道:「李使君,令郎還真是會說話。」
李岱又連忙給李鄴介紹另一人,看起來似乎年紀最大,「鄴兒,這是我在潤州的摯友,王昌齡先生,做過我的幕僚!」
李鄴驚得嘴都合不攏,原來這位老先生竟然是王昌齡,雖然李鄴最喜歡李白的詩,但他卻是受王昌齡的邊塞詩影響最大,他前世小時候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就是這位王大詩人的《出塞》。
李鄴連忙行禮,「原來是王先生,晚輩景仰已久,晚輩之所以前往西域報國,就是受到了老先生邊塞詩的影響。」
王昌齡指指旁邊另一人,「說起邊塞詩,這位高適老弟才是高手,我那幾首實在談不上!」
李鄴有點發暈了,今天是怎麼了,從王維到杜甫,從王昌齡到高適,這些中唐大咖居然一起露面了。
「原來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高先生,失敬!失敬!」
高適也是五十歲左右,他微微笑道:「我收到好友岑參的信,他對李都督頗為推崇,再三邀請我去碎葉走走,看看更遠的邊塞,說實話,我頗為動心。」
這位高適就很會說話了,他其實就是在暗示李鄴,他想去碎葉,李鄴邀請他去嗎?
李鄴聽懂了高適的意思,但他又不好明著回答,他記得高適好像是哥舒翰的幕僚,如果高適拒絕哥舒翰,又跟隨自己,那自己豈不是要得罪哥舒翰?
最好還是問一問父親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