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說情
「為什麼會比我們高?因為大宋流往西夏的物資,以銅錢和絹帛圖書為主,而西夏流入中國的物資,以青鹽為主。」
「流入大宋的利益,全部被商人獲取,這些商人,不會將其所得的利潤,用於陝西的建設。」
「仁宗朝間,嚴厲打擊,不許寧夏鹽入境,結果導致走私猖獗。」
「不但青鹽沒有被禁絕,還導致西夏利歸王室,用於窮兵黷武;而大宋利歸商賈羌人,用於安逸享樂。這才是妥妥的資敵。」
「但是如果將貿易控制在我們手裡,事情就轉變成了另一種性質我們用之精練士卒,改善交通,建立寨堡,籠絡蕃人;用之建造水泥工坊,鐵廠,鑄鍛工坊。只要我們使用交換得來的物資,利用率比對方高,我們就取得了經濟對抗的勝利。」
「大質久在關中,應該知道橫渠先生『氣無生滅,理可窮究』的理論。」
「這個理論放到經濟領域,便可以理解為經濟物資財幣,它的流動,就如同氣的流動,是人力不能阻擋的,即使勉強阻擋,也是會出問題的。」
「我們要做的,只能是參與其中,找出流動的規律,因而獲得利益。我們要使其在西夏散,散則無形;使其在大宋聚,聚則有力。」
「細究其理,還是能找到應對之法的。比如行蜀鈔,代銅幣,就是其中一項舉措。」
「再比如改進制鹽工藝,同樣可以得到品質不弱於青鹽的雪鹽。」
「比如出口西夏的貨品中,我們以絲綢,茶葉,精瓷,美酒,佛經,以及種種精巧工藝品為主。」
「而進口的物資中,牛羊,馬匹為主。青鹽也行,不過我們不用銅錢支付,只可以用它換購我們的商品。」
「「我們要做的,是在打擊走私的同時,鼓勵榷市。」
「我們不是要完全斷絕和西夏的經濟關係,而是要使這種經濟關係變得有序,變得能為大宋可控,變得於我有利。」
「和周圍蕃人形成經濟共同體,大家共同繁榮,他們自然便會倒向大宋這邊因為屆時維護大宋的利益,就是維護他們的利益。所以我不在乎他們拿了琉璃鏡去西夏,到底能賣多高的價錢,我只掙自己合理那份。收足賦稅。」
「有了條件,我們還要培育自己的良種,擁有自己的馬場,牧場。軍事物資是國家存亡的命脈,我們必須能夠自給自足才行。」
屏風後面轉出一位老者,哈哈大笑:「妙哉此論,這才是中庸之道。」
蘇油拱手:「未知這位是……」
那老者說道:「老夫陝西都轉運副使蔡挺,明潤剛才所言,薛公知道,定要引為知己。」
蘇油連忙賠禮:「我已給轉運司去信,言明這幾日開播在即,待忙過這一陣再去聽薛公調遣,實在是失禮了。對了……」
說完拱手:「薛公一定知到涇原上這條渠叫啥。」
種詁只看了一眼便說道:「這是涇水渠。前秦建元十三年,苻堅以關中水旱不時,議依秦漢鄭國、白公故事,發其王侯以下及豪望富室僮隸三萬人,開涇水上源,鑿山起堤,通渠引瀆,以溉岡鹵之地,及春而成,百姓賴其利。」
蘇油打開地圖,紅著臉用饅頭擦去地圖上面的鄭國二字,重新寫上涇水兩個字,厚顏無恥地沒話找話:「兩位看,這鉛筆就是好。」
種詁和蔡挺笑得眼淚都差點出來了。
蘇油訕訕地將地圖交給蔡挺:「這幾天勘定了渠首,準備用兩月之期,從渠首上游位置,另造一段新渠,引涇河之水,重開涇水渠,恢復涇原天府之國的稱號。這份地圖,煩請副使交於薛公。」
蔡挺感慨道:「不料探花郎不僅文章義理出眾,實務也是精通,真是難得。」
蘇油笑道:「胄案雜務,夔州邊野,的確是挺鍛煉人的,不過這關注放到外頭,裡邊還是夾生的,連渠名都沒弄清楚。」
蔡挺笑道:「大事抓好,小毛病無所謂。不過怕是你家大蘇,要抱怨你文思閉塞,難有佳作了吧?」
蘇油擺手:「侄兒還敢管他么叔不成?我不去信責他料民不精心就不錯了!」
蔡挺哈哈大笑:「
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