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就不是浮在紙面上的了。但是除亞聖孟子這個外,道墨法三家可還有一個聖?這難度,還不如想想入先天——當然這也是空想。
崔光弼嘆氣道:「父親,世宗成聖不一樣的,那是因為道統。」
什麼是道統?
自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爭鳴,道墨儒法先後成為顯學,為爭一統王朝中的治國思想統治地位,又斗得你死我活血流成河,為什麼?——因為道統。
南北朝對立時,北魏和南梁都自稱「中國」,而稱對方「島夷」「索虜」,為什麼?——因為都認為自己是中國正統。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自先秦諸子百家以來,無論道墨儒法還是其他學派,以及出色的政治人物,對「中國」的定義都沒有一個可以所有人都信服的概念:其一是從中原地域論中國——那麼占據了「伊河、洛河流域以洛邑為中心的中原地區」的北魏就是中國。那麼南梁王朝就是南夷了?噫,那蘭陵蕭氏和南方士族都得跳起來,江南的百姓都得罵人。其二是以繼承中原文化論——那北魏和南梁都是中國,因為繼承的都是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而大唐的藩屬國如新羅、扶桑都是全面學習中國制度,那是不是也能稱為中國?其三以漢族血統論,漢人建的王朝為中國——那南梁王朝才是中國。但北魏時北方士族多與鮮卑氏族通婚,大唐高祖就有鮮卑血統,而大唐統一南北後南方世家又多與北方世家聯姻,要說血統,如今誰的血統還是純粹的漢人?而在西周的時候,秦人還是戎族,那大秦帝國是不是中國?
所以,這些「中國」的論斷都不被大唐諸子學家認同。
因為太膚淺、太表面,中國的地域、中國的制度文化、中國的血統,這些都不是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道統。
道統是什麼呢?那是根植於靈魂的,從骨子裡透出的思維模式,認同和信仰,是你的膚色雖然變化、你的地域流於海外、你的嘴裡說著其他國家語言寫著其他國家文字,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過著其他國家的風俗,你心裡仍然認為你是中國人。
但這樣的道統為何哉?
世宗回答了這個問題,確立了何為中國,這對文明傳承來說至關重要,縱大唐之後千年萬年,只要此道統不失,中國就會千年萬年永存,無論是在此地,還是在彼地;無論是在此世界,還是在外世界。道統源遠流長。這是所有學派的至高追求。
而世宗確立的道統能被大唐諸子百家深表贊同,就在於道統中統合了諸子百家的精髓,它不是哪一家哪一言,但誰都能在它那裡尋到自己的根,尋到自己的至道。那一篇文章三千七百八十八字,鐫刻在所有士人心中,融入血中,成為靈魂的記憶,通過血脈代代遺傳下去。——這種成就,那是能比的嗎?
崔光弼真不知怎麼說了。
「快走,快走。」崔希真見兒子擲出的點數不會打下他的馬,笑得極樂呵,完全不覺得自己說出了什麼驚人之論,一勁催著兒子,「別磨蹭。」
崔光弼無語提起馬形棋子,按點數行線。崔希真樂滋滋的抓起骰子,在嘴邊吹口氣,「該我了,該我了,看我的仙氣。」
崔光弼:呵呵。
人說老頑童老頑童,他父親已經是越了七十的從心所欲,到了八十的返老還童了。
一局雙陸打下來,崔光弼自是輸了,崔希真慢吞吞的取下眼鏡,抬眼看著兒子,那雙蒼老的眼睛深不見底,看得崔光弼頓時肅然。
「阿弼,世間事要敢想。」
崔希真說道。
崔光弼沉思默慮,良久才起身,向父親深揖一禮,「父親比兒子看得深。」
崔光弼想起了姚文理公。
帝國科研院的創始人之一兼首任掌院。
被譽為大唐的「理學之父」。
那是高宗皇帝的後君。
崔家的這番談話李毓禎當然是不知道的,但五月初五這日她收到了崔清珏的禮物。
這看起來挺尋常。
這日李毓禎收到了很多禮物。
逢節贈禮是大唐流行的習俗,親戚朋友,乃至同僚同窗之間都會互送禮物。當然,下官不得為上官送禮,否則就等著被廉政司署請去喝苦楝茶吧。李毓禎收到的禮物也不是百官上送,主要
第369章 世間事要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