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新模式,不可不防。」
「但要說立刻封殺,顯然是有些反應過度了。就算要封殺,也得是我們找到一種對逆風驛站的替代方案之後,才能撕破臉。」
「看來我們之前一直在籌劃的解決『最後一公里』的方案,得抓緊時間推行了。」
「尤其是逆風驛站覆蓋的幾個地區,必須儘快擺脫對逆風驛站的依賴!」
作為快遞行業的龍頭老大,盛運快遞顯然也早已思考過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而不論如何思考,最終較為經濟的解決方案都無非只有兩個:要麼做快遞櫃,要麼做門店形式的驛站。
但他們不可能像逆風驛站那樣做到快件送貨上門,因為那樣需要的人力成本實在太高了。
不是說支付不起這個成本,而是必須要保證利潤。
這種無利可圖,甚至會虧錢的事情,別說盛運快遞的高層不同意,那些大的加盟商肯定也會相反設法地反對,不會全力配合。
到最後,強行學逆風驛站的方案多半是推行不下去的。
而快遞櫃和不送貨上門的驛站,這兩種方案在體驗上肯定不如逆風驛站,但盛運快遞也有自己的優勢:快遞費便宜、站點覆蓋城市多。
快遞費便宜,意味著很多電商的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會默認發盛運快遞,而很多對於價格比較敏感的顧客也會犧牲一些體驗選擇盛運快遞。
而且,快遞櫃的方案是有利可圖的,大筆資金砸下去,進度會非常快。
等這兩種方案做起來之後,盛運快遞能夠逐漸擺脫某些特定城市中對逆風驛站的依賴,到時候再看情況採取措施,底氣會更足一點。
在場的大部分高層基本上也都贊同這一觀點。
聶雲盛最終拍板:「好,那就這麼辦。逆風物流那邊先不要去驚動,正常開展業務合作。」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在全國各地,尤其是逆風驛站覆蓋率較高的地區,投入大批快遞櫃,逐漸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
「當然,前期我們可以先建立一些試點,在有逆風驛站和沒有逆風驛站的地方都觀察觀察,看看顧客的實際反映如何。」
「這件事情,我們必須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