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攻堅遲遲未見成果,心中焦灼的不止於關興一人。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試圖弄巧偷城的亦不止於姜維。
如十歲就隨著鄭璞在行伍中的傅僉,就曾提出從北城門以繩索飛勾而偷的建議。
卻說,從北城門而攻的吳班部,分出了五千士卒攻打東城門策應。
這部兵馬的主官是廖化,副職乃是傅僉,算是老少搭配罷。
亦然,理念之上亦有衝突之處。
如廖化雖然性情慷慨,但隨著年紀的上漲而變得沉著,故而對傅僉想弄險的諫言並不贊同。
「公淵,彼逆魏郭淮乃軍中宿將,必然有防備。且攻堅難為取巧之事,我知你胸有韜略,然不可心存僥倖而弄險,以免壞了丞相部署。」
他是如此作言回絕的。
但傅僉似是跟在鄭璞身邊的時間太久了,性情竟也變得很固執。
他覺得五千士卒在東城門攻堅,委實是個敗筆。
無法,兵力不足,難以形成洶湧之勢,對城牆的威脅自然就很小。而郭淮僅僅派遣了約莫八百士卒前來扼守,便讓他們束手無策了。
亦是說,他們在這邊攻堅,根本沒有達到分散守軍兵力,為北城門與西城門牽制的作用。
如此,還不如歸去北城門與吳班一併攻堅。
這點廖化心有戚戚焉。
亦遣人去問了吳班,聲稱自身在城池東側難以建功,問可否移師城北。
對此,吳班無異議。
而待廖化剛督軍歸來,傅僉便私下尋了吳班,再度提及從南城門偷城的建議。
這令廖化有些啞然。
合著,傅僉勸說他督兵轉回城北,乃是為了堅持己見......
但不出意外,傅僉再次被拒絕。
比起廖化,垂垂老矣的吳班,對傅僉的愛護更帶著一種大漢後繼的思慮。
因為他知道,父輩死於國難、少小被養於宮禁、得有奇謀善斷的鄭璞傾囊相授以及曾被丞相帶在身邊言傳身教的傅僉,日後必然是大漢第三代的扛旗者。
還於舊都,是他們這輩人的奮爭。
而興復漢室、再次將大漢旌旗遍布十三州以及西域的重任,則中青代的努力。
就如丞相不允關興親冒石矢蟻附一樣,吳班亦不會讓傅僉去作那與自殺無異的偷城之舉。
只不過,待戰事不利,士卒們銳氣已經出現萎靡之態後,吳班便再度想起了傅僉的提議。
似是,可以試一試?
唯願在生前見到大漢還於舊都的吳班,心思有些動搖了。
蓋因他知道,如若大漢今歲無法攻下陳倉城,他此生必然會如族兄吳懿一般抱憾而終了。
至於傅僉的安危嘛~~
他讓自己的部曲督率軍去執行就是!
帶著這樣的心思,他尋來傅僉,問其打算如何趁夜從北城門偷城,以及所需要注意的事項等。
但傅僉聞問,乃扼腕嘆息。
曰:「回老將軍,自丞相從渭南姜將軍部調來士卒攻堅,我軍偷城時機已失矣!」
已不可為了?
亦令他一時愕然。
待回過神來,細細作思,便就瞭然了,
試問,屯兵在渭水之南的姜維部,都分兵往西城門攻堅了,郭淮焉能無有警覺,哪還不會令人戒備南城門,以防姜維部偷城呢?
甚至,就連不復被攻打的東城門都嚴加戒備了罷。
「唉,罷了。」
苦笑了幾聲,吳班略微搖頭,有些惋惜的說道,「既然不可弄險,便不複議此事罷。且依我看來,若將此事稟給丞相,丞相亦不會允了。嗯,公淵歸去吧,翌日我以你部為次攻,且早日準備。」
「諾。」
傅僉應了聲。
但卻沒有移步的意思,滿臉的欲言又止。
見狀,吳班「咦」的一聲,饒有興趣的發問道,「子瑾有籌畫之能,北伐以來多有奇謀建功,公淵受學於子瑾,必得其真傳。今偷城之計已殆,公淵謂計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