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涼西部都尉錢博身死、領方縣陷落的消息傳遞並不慢。
得益於劉纂與聶友對日常斥候的嚴格督促,他們二日後便得悉了大致軍情。
雖然不能理解為何漢軍在遣八千餘士卒入交趾郡後,如何還會有萬餘將士入鬱林郡,但這不耽誤他們迅速做對應的部署。
在西側增食縣的聶友,徑直將黎庶皆收攏於城池內。
且遣人給後方縣城示警之餘,他還讓人趕去交趾郡給呂岱報信。
他知道若是漢軍來攻增食縣,以自身的兩千士卒無法堅持太久,更知道以四千餘人駐守在布山縣的劉纂更無力救援。
但他不能擅離職守、棄城而去。
是故,他唯有冀望著信使的腳程能快一些,早日將呂岱的定奪帶回來了。
對,他覺得漢軍會來攻打增食縣。
緣由不必說,漢軍一旦攻破了增食縣,在西去將南水(左江)河谷的臨塵縣攻破不難,如此便可以將大半個鬱林郡納入懷中,得到一處可供將士屯田戍守的前哨區了。
蓋因鬱林郡與交趾郡雖然接壤,但被連綿的大山與茂密叢林所隔絕,幾無可供大軍直接通行的道路!
交州本就有東西之分。
如交趾、九真與日南這三個西邊的郡,乃是自成一體的閉塞環境。
以往都是走海路傳遞消息的。
而從交趾入鬱林郡,乘船隻入合浦郡後再轉道北上,都要比走陸路要省時省力得多。
但很快,聶友再度對漢軍的行為不解。
漢軍竟只留下了三千餘將士扼守在領方縣,其餘兵馬皆順著郁水河谷往東去了。
似是,打算進攻布山縣?
這個推斷,令聶友很不可思議。
依著常理而,哪怕漢軍不來進攻增食,也應該進軍南下襲擊合浦郡,占據港口奪船隻,前往交趾郡與馬忠部南北夾擊,將呂岱部攻滅才對!
一旦呂岱部被擊滅,交州的西三郡豈不是被漢軍納入囊中了?
何必前去布山縣!
作為鬱林、合浦與蒼梧三個郡樞紐的布山,哪是一支深入敵境且沒有糧秣輜重補給的兵馬能攻占的!
聶友無法理解,但在布山縣的劉纂則是隱隱有所悟。
在得悉漢軍沿著郁水河谷東來時,他並不認為漢軍乃是來攻打布山縣。
而是將從布山過境進入蒼梧郡,北上襲擊臨賀郡。
臨賀郡,最早不過是蒼梧郡的一個縣。
而之所以被江東設置為郡、劃入荊州管轄,是因為其乃荊南與交州的樞紐,戰略意義非凡,亦是可以更好控制交州的考慮。
劉纂是有資格知道江東戰略部署的將率之一。
亦知道陸遜在給孫權分析的時候,聲稱此番抵禦漢軍來襲,部署當重在荊南與交州。
故而,他覺得漢軍東來之舉,乃是為了攻入才被平定叛亂沒多久的臨賀郡,藉此為跳板入荊州的湘水河谷,襲擊吳軍在荊南部署的後方,為永安出兵創造機會。
而以一支孤軍長驅直入,能掀起多少波瀾嘛........
荊南之前是隸屬漢軍的!
江東在襄樊與夷陵之戰後徹底掌控了荊南,但仍時不時就要迎來叛亂。
哪怕潘浚活著的時候,都無改人心向漢。
只不過,劉纂心中有了預案,卻也不敢領軍出城遏制漢軍的過境。
無他,弗能當耳。
先不說長驅而來的漢軍兵力多達七千餘人,僅是本就作為鎮守後方、維護治安的他,麾下戰力無法稱為精銳,便令他不做迎戰之念了。
不然,一旦戰敗,被漢軍趁機奪了布山縣,對戰事局勢會帶來更惡劣後果。
他也唯有扼守著城池,一邊派人入合浦郡、蒼梧郡與臨賀郡示警,一邊令斥候時刻監視著漢軍的動向了。
是的,只是監視。
不管蒼梧郡還是臨賀郡都是後方,江東僅是留著維護治安的郡兵,並沒有出城阻滯漢軍腳步的實力。
抑或者說,他反而期待著漢軍能入臨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