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歲的時候,太史慈擔任東萊郡奏曹史,當時本郡與本州之間有嫌隙糾紛,是非曲直無法分辨,而結案的判決,是誰先讓有司(掌刑賞的官吏)知情,誰就有利,說的直白點,誰的奏章先讓朝廷看到,案子就對誰有利。
其時本州的奏章已先發去有司處,郡守心急如焚,生怕被上頭怪罪,太史慈時年二十一歲,被選為使,領命日夜兼程趕路前去攔截州史的奏章,終於順利抵達洛陽,太史慈先到公車門前等候,待見州吏趕到,太史慈大喜,忙邁步走了過去。
太史慈假意問州吏道:「你也是前來上奏通章的嗎?」州吏答道:「正是」
太史慈又問:「奏章在何處?」
州吏道:「在車上。」
太史慈便說:「奏章格式確然無誤嗎?可否取來一視。」
州吏並不知道太史慈也是東萊人,便取出奏章交給了太史慈。誰知太史慈事先就藏刀於懷,取過州章,打開來看也不看,當即提刀毀之。
州吏大驚高呼,太史慈便將州吏拉到一旁,跟他說「假使你沒有取出奏章給我,我也不能將其損壞,真要追究起來,我們都有罪責,不見得只有我獨受此罪,與其坐而待斃,不若我們一起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全性命,也不必無謂受刑。」
州吏疑惑不解「你為本郡而毀壞我的奏章,已經成功,怎得也要逃亡?」
太史慈便答:「我受本郡所遣,前來遞交郡守的奏章,可我我所做的事卻太過激烈,以致損毀公章,如今即使返鄉交差,恐怕也會受譴責刑罰,因此不如我二人一起逃去。」
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轉過天來兩人一起逃命,但太史慈與州吏出城後,卻潛遁回城通傳自己帶來的郡章,順利完成郡守交給自己的使命。州家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員往洛陽通章,但有司卻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複查察此案。
於是州家受其短。太史慈由是知名於世,但他亦成為州家所仇視的人物,為免受到無妄之災,乃避居於遼東。
雖然亡命逃亡,太史慈卻出色的完成了郡守交給自己的任務;而且一早就料到了,自己就算返鄉,也會被人追究.
不得不提,太史慈之所以詢問那人奏章格式是否無誤,而對方也不加懷疑的將奏章交給他觀看,因為當時奏章太多,格式比較混亂,也沒有個統一的式樣,蔡邕對此大加改革,凡是奏章不合乎要求朝廷一律不受。
當時很多奏章都被退了回來,說起來,陳削這位沒見過面的岳丈還幫了太史慈一把,要不然,那人也不會將奏章交給他觀看。他生怕格式不對,白白折騰了一趟。
事實上,太史慈所料不假,他毀掉了州府上報的奏章,東萊郡的郡守自然高興,心裡都樂開花了,可是,表面上卻大張旗鼓地指責太史慈毀壞州章,把得罪上司的責任全都推到太史慈的身上。刺史傳出話來,一定要教訓太史慈,太史慈雖然出色的完成的任務,卻也莫名的替郡守背了一個大大的黑鍋。
一同在遼東避禍的名士邴原,跟太史慈相熟之後,還問過他「你不後悔嗎?你盡心盡力給郡守做事,最後不但孤身逃亡,郡守還如此無情無義的對你。」
太史慈卻搖了搖頭,「不後悔!雖然郡守最後的舉動讓我寒心,但是那是郡守的錯,而我要是不能竭盡全力完成郡守囑咐的事情,那就是我的錯了。」
除了邴原,太史慈遼東還結識了劉政,劉政也是名士,遼東太守公孫度小肚雞腸,見不得別人比他有本事,一心想殺了劉政,劉政只好躲了起來,公孫度不僅殺了劉政的家小,還放出狠話「誰要敢幫劉政,與他同罪!」
可太史慈聽說劉政的遭遇後,沒有絲毫的猶豫,親自將劉政護送回鄉,再次回到青州見到老母親,太史慈這個在外漂泊多時的浪子,當即淚流滿面,太史慈,是個真正的孝子,雖然逃亡在外,不能在母親床前盡孝,他一直滿懷愧疚。
對朋友,信義,對上司忠誠,對母親至孝,不論是誰,只要提到太史慈的名字,都會舉起大拇指稱讚。
聽說自己逃亡在外,北海孔融對母親很照顧,太史慈二話沒說,當即投了孔融的麾下,給孔融出了不少力,別人滴水之恩,太史慈一定湧泉相報。
之後離開孔融,又投了劉鷂,後來面對江東的征討,
第四百九十八章,太史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