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趙良嗣的感嘆秦昊亦是心有戚戚焉,大宋王朝雖然擁兵百萬,但大部份都是流民以及充軍的罪犯構成,戰鬥力並不高昂。
只有長期跟西夏作戰爭的西軍還算得上只勁旅,可就是這樣一支能打的隊伍,朝廷對他們也不消停,將他們分割得七分八落。
以致於童貫這次出兵江南,還得四處徵集,這樣搞法,就算是支鐵軍,也會被他們搞垮搞殘,不作死便不會死,用這句話來形容此時的大宋,還真是帖切不過。
趙良嗣見秦昊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不禁探身詢問道:「你既能兵不刃血地拿下中京,說明在這方面很有頭腦,能不能說說這次方臘暴亂,你有什麼看法?」
秦昊略微沉思,以最快的速度將方臘起義的事在腦海里回想一遍後說道:「方臘的暴動全因近二十年來的花石綱之禍,而花石綱……」
說到這兒,秦昊沒有立即說下去,而是斜著眼睛探視著趙良嗣的反應,見他無動於衷,這才接道,「而花石綱的起因雖是因為皇上建造艮園,需要大量的花石,但罪魁禍首卻在朱緬父子。」
「可不是,那朱家父子利用蘇杭二州的造作局跟應奉局,橫徵暴斂,欺行霸市,最終激起民變,他們的死固然不打緊,可恨的是竟因此而耽誤收復幽州之事。」
聽秦昊提到花石綱,提到朱緬父子,趙良嗣的神情再也淡定不起來,他的心中還的確充滿著恨,因為這橫生出來的破事,擋住他的正事。
「方臘暴動的口號是誅朱緬,他們只反朱緬而未反皇上,說明在江南百姓的心中,對皇上的恨並沒有那麼重,所以……」
秦昊說到這兒,只覺得有些口乾,在朝廷大員面議面上,這個罪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了,故爾沒有再說下去,而是端起茶杯,慢慢地喝著茶。
趙良嗣見秦昊說話吞吞吐吐,顯得有些不耐煩,催著說道:「有什麼看法,儘管提出來吧,如果說得有理,老夫自會向皇上轉奏!」
「所以,童大人到江南之後,只要取消造作局跟應奉局,並拿朱家父子治罪,定能安撫江南百姓,而方臘的暴動也就失去一個合理的藉口,這樣平起叛來,想必會順利些。」
聽完秦昊的話,趙良嗣猛地一拍大腿,由衷贊道:「有見地,果然有見地,你的想法正是老夫的想法,老夫這就向皇上進言並修書童大人!」
<center></center>秦昊的說話似乎解開趙良嗣心中困惑已久的迷團,當即將秦昊送出趙府,而他自己則拿著國書急匆匆地面聖去了。
望著他的官轎消失在大街小巷中,秦昊不禁搖頭苦笑,這哪算是自己的見地?因為童貫到江南後原本就是這樣做的,自己只不過是把他的想法提前說出來而己。
惟一有點不同的是,童貫雖然取消應奉局跟造作局,但並沒有治朱家父子的罪,畢竟朱家父子在這二十幾年來,為皇上收取過不少的奇草異石,深得聖上的歡心。
更何況,如果真因這事處死朱家父子,那置皇上於何地?畢竟,說到底這件事的罪魁禍首當推皇上,如果不是他要建艮園,朱家父子何來的迎奉?
童貫原本就是太監出身,是伺奉皇上的,皇上就是他的天,就是他的地,無論朱家父子的罪責有多重,像這種挖皇上心頭肉的事他童貫是萬萬不會做的。
這件事的始作蛹者雖說是皇上,但方臘等人受自身的局限,在江南起事時,打出的口號卻是只反朱緬,而不反皇上,這是方臘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局限性。
都說中國的老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老百姓,只要不被人逼到牆角,只要能有口飯吃,有件衣穿,便會老老實實地做順民。
大宋朝的經濟發達,遠超同時代的所有國家,在大宋人的眼中,其他地方的人都是未曾進化的蠻夷,在他們的心中,自有一股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自豪感。
因此花石綱之禍,雖然對江南百姓造成非常大的困擾,但總體生活水平還是不錯的,在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況下,這也註定方臘的起義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暴,註定掀不起大浪來。
只不過方臘起義的時間點選得有些不合適,迫使童貫將原本最能打的西軍從西北拉到江南,再從江南拉到西北,活生生地將這支最能打的隊伍跑
第一百三十二章時代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