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閒時節,各地官府可以組織農民參與蒸汽犁的製造工坊的建設以及零部件的生產工作,以工代賑。
這樣農民既能獲得一定的收入,又能學習到蒸汽犁的製造和維修技術。
隨著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技術得到傳播,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為蒸汽犁的普及創造更好的條件。
隨著以上政策的制定。
距離科舉時間的正式確定,也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大秦四十八郡,就連距離咸陽最遠的遼東郡、遼西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閩中郡、象郡、膠東郡幾個郡,也都已經收到並過去了十二天左右的時間。
這十二天左右的時間裡,以上八郡郡守,尤其是距離咸陽最遠的遼東郡郡守都快忙瘋了,他們並不能像漢中郡,北地郡、隴西郡那些郡一樣從容不迫的安排一切事宜,為了能夠在二十五日準時進行鄉試,不僅是遼東郡郡守,整個郡的地方官員們在收到詔令後都幾乎沒有睡過一個整覺。
首先是第一時間召集郡內各縣縣令及主要官員至郡城商議。
隨後,組織人員在郡城及各縣的繁華集市、交通要道張貼朝廷頒布的關於科舉制度的文告,文告詳細闡述科舉的分級、考試內容大致範圍、報名條件以及時間安排等關鍵信息。
同時,安排差役在各鄉亭宣讀旨意,儘量讓每一個角落的百姓都知曉這一重大消息,鼓勵有識之士踴躍報名。
宣傳告知之後,便又是緊鑼密鼓的報名籌備。
各郡守都在其下各縣都設立了專門的科舉報名處,各縣負責初步審核本縣報名者的資格,確保其身份真實、無違法犯罪等不良記錄,再將合格者名單報送至郡城報名處匯總。
而報名者也需提供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家庭出身等基本資料,同時表明自己欲參加的鄉試層級與文試或武試類別。
報名籌備完成後,各縣治又分別選擇了郡城內寬敞安靜且易於管理的官署作為鄉試考場地點。
遼東郡一眾官員的眼袋都忙的腫起來,但讓他們又慶幸又辛酸的是,整個郡的人口也就十四萬人,少得可憐!
所以,雖然留給他們準備的時間最少,但最終還是緊趕慢趕的完成了所有宣傳、報名以及試題的印製。
眼看距離鄉試倒計時還剩最後一日,整個帝國,上到滿朝文武,下到黎民百姓,所有人都幾乎從一種忙碌的狀態中暫時停歇,都被這即將到來的盛事撩撥起了心弦。
在繁華的內史,大街小巷都在議論著鄉試之事。
酒肆茶樓中,文人墨客們放下手中的酒杯與茶盞,熱烈地探討著可能出現的試題內容,有的搖頭晃腦地背誦著經典篇章,有的則為自己與友人互相鼓勁。
街邊的小販們也不閒著,他們用新奇的目光打量著那些行色匆匆、手不釋卷的學子,心中暗自揣測著誰會在這場鄉試中一鳴驚人。
各郡縣之中,官府門前張貼的鄉試告示前圍滿了人群。
有年輕後生滿懷壯志,眼神堅定地凝視著告示上的要求,心中默默規劃著自己的應考之路。
有白髮蒼蒼的老者背著幾本舊書,一路風塵僕僕的從鄉下趕到縣治,只為在這科舉的考場上,一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
哪怕最終結果或許不盡人意,但只要能踏入那考場一步,他便覺得此生無憾。
河東郡。
三十二歲的陳勝,正身處略顯侷促的營帳之中,粗糙的手指仔細擦拭著自己的兵器,確保其鋒利無比,無缺口鬆動,以免在考試中出現意外。
每一次擦拭,他的眼神都更加堅定一分,此次武舉是他擺脫低微出身,成就一番大業的絕佳契機,一定要成功!
陳郡。
破舊的屋舍一隅,三十多歲的吳廣,也在溫習不同距離、不同姿勢下的射箭要點,同時進行一些輕度的身體鍛煉。
他出身貧苦農民,長期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從軍之時雖然自學過一些文字,但他知道想要以文入仕對他來說幾乎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得知朝廷設立科舉之後,他每一日都苦練,想要在武舉的考場上展現自己的武藝以及膽略。
泗川郡。
第683章 鄉試!眾多應考之人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向各自的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