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西遊記》,在孫悟空求道之前,猴子可以說是「明心明禮」。
他出生之時,便懂得「敬天敬地,拜運四方」了。
而在他求道的時候,更是處處有禮,對菩提祖師的時候更是說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那為何,猴子出世以後,就開始日益頑劣?不但占山為王,還聚集妖王,更是反上天庭。
而且在面對天兵的時候,也讓七十二洞妖王當炮灰,漸漸地已有妖魔的性質。
到後面,便被稱作是「心猿」了。
蘇尋原本也覺得很奇怪,但現在,他終於明白了。
原來猴子還是猴子,只不過,受到了南瞻部州之中的「人心」,也就是「心猿」的影響。
就好像白牛的身上,也渲染了東勝神洲與南瞻部州的氣象一般,只不過孫猴子本身有著赤子純真,因此更容易沾染人心。
西遊記中,孫悟空拜師菩提之前,曾遊覽南瞻部州。
猴王在在市井中,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正是那: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可猴子是怎麼看到這麼多的?恐怕,便是藉由著「人心」,因而看到了「心猿」。而六耳獼猴,正是南瞻部州「人心」的具現化,也即是眾生心猿的本質!
恰如,白牛是西牛賀洲的苦海,靈猴是東勝神洲的造化一般。
而猴子正是從那開始,便生出了二心。心中有了那「心猿」的依附。
正因為如此,六耳獼猴與孫悟空一同拜師菩提,他們的神通才會一般無二!
猴子在跟菩提學道的時候,曾說「此間更無六耳」,卻沒想到,六耳早已在它的心中了。
真假美猴王中,如來對眾菩薩言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便已經暗示了,心猿和孫悟空之間的關係。
不過,六耳獼猴,也就是心猿本身,應該還是存在的。兩者,雖是二心,卻並不是絕對相同的存在。
否則孫悟空打死六耳獼猴,如來也不至於不忍、可惜了。
而且六耳獼猴對花果山的猴子也很殘忍,完全不像孫悟空的所為。更遑論,六耳獼猴曾說道:「我獨成功,教那南贍部洲人立我為祖,萬代傳名也。」如果孫悟空和六耳獼猴是絕對同一,那也應該要想著回東勝神洲花果山,怎麼會只想著南瞻部州呢?
蘇尋睜開眼睛,雙眼如若法眼一般,一眼便看破了那南瞻部州的大氣象。
果然,就在他看破南瞻部州本質之際,一隻獼猴在那萬般氣象之間,正躲在一處山澗之中。
狂風驟雨呼嘯時,他瑟瑟發抖,而時而有陽光照射進去,它又能得到一線喘息的生機。
恰似這芸芸眾生,雖是艱難而活,但總有曙光的存在……
蘇尋嘆息了一聲。
這猴兒,也好生可憐了。
六耳獼猴既然代表的是「人心」,也即是「心猿」,現在的它未被度化,也未曾真正出世。
它亦幻亦真,好像是存在於世間,但實際上,它乃是南瞻部州「心」的匯聚。因此,不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不是真正的「生靈」。
孫悟空沾染了它,它便存在了。也即是所謂的「二心」,也即是所謂的「一體兩面」!
在那之後,它便成為了另一個孫悟空。
蘇尋轉動造化,嘗試幾番能否將六耳獼猴救出去,但不出意料的是,這六耳獼猴的救度比之白牛要更加困難。
因為西牛賀洲的境況,並且有佛心的存在,白牛事實上並沒有六耳獼猴這般複雜。
白牛或許能以法力強度,但六耳獼猴,卻難得很!
至於從破心一方,就更不用說了。苦海尚且如此困難,何況是人心?
蘇尋想了想,也覺得這件事情暫時是無解
第八十七章 一體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