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詩意的情感最新章節">
詩意的情感
漂在水上的古鎮張寶同
聽說蓬萊仙境是人間的最美,後來才知道蓬萊仙境只是一種虛幻,是虛無縹緲獨立於世的一種海市蜃樓的奇觀。去年,我去了一個神秘但並不虛幻的地方,被稱之為一枚鑲嵌在水面上的寶石。它就是柳江上的丹洲古鎮。
丹洲古鎮,置身於融江江水之中,四面環水,已經在水上漂泊了400多年。這個古鎮至今還沒有一座橋,要進到古鎮,只能乘船渡江而入。島上沒有任何的機動車輛,也沒有公路,到處是水田、樹林、農舍、古蹟和土路,街道狹窄,行人稀少,安寧古樸,遠離喧囂。人們穿著樸實陳舊的衣服,做著原始而簡單的勞作,完全是一派世外桃源的夢幻景象。
從三江縣乘車來到江邊,江邊有一座房屋。我們站在屋檐下等待著乘船過江。可是,朝江面上一眼望去,江面上雨霧正濃,大雨磅礴,根本看不到渡船。我們只得在雨中等待。七月正是當地雨量充沛之季。雨勢很大,一連幾天不曾停歇,寬闊的江水在不斷地上漲,把一道江中的堤壩都要漫住了。丹洲古鎮本身就是山環水抱,臨江沿岸植有蒿竹、柳樹和榕樹。河灘上長滿了大片大片的水草。水草在漫漲的江邊一垛垛一叢叢地漂擺著,一副奄奄一息將要淹沒的悽然。
過了一會,船來了,是一隻能載幾十人的木船。我們冒雨上船,然後行駛在寬闊的江面上。來到了綠島的岸邊,進到了小鎮。我們開始順路遊覽和參觀。小鎮古樸安寧,恬淡寂靜,沒有機動車輛,沒有商業氣息,沒有喧囂紛擾,只有古香古色的門樓、城牆、書院、會館,只有滄桑古老的建築和庭院,還有古縣衙門、城皇廟等眾多的明清遺蹟和古蹟。所到之處,是滿目的農耕跡象,所見所看是讓人回味無窮的古城遺韻。
到了中午時分,雨停了下來,清新的雨霧從眼前慢慢地飄散。街道被雨水沖洗得乾乾淨淨。街道十分地狹窄,兩邊蓋的建築物和屋舍很有古時民居的特色。高高掛著紅燈籠的磚瓦房頗具古韻,悠長蜿蜒的青石路乾淨整潔,許多青石板已被踩出片片的凹痕。不足2米寬的街道,既是村裡的主道,又是鎮裡的集市。許多人家利用小樓開著店鋪。但這些店鋪是在出售著自產的蔬菜、臘肉和沙田柚。可以看到許多家戶門前吊著臘肉臘魚,擺起自釀美酒,用竹籃盛裝著金黃飄香的柚子,招攬著遠道而來的遊客。街道上行人稀少,人們的穿著十分地簡樸陳舊。有些中老年人一邊坐在門前賣著貨,一邊做著家裡的事。只有一些孩子在街道上來回地跑著玩著。看到這一些,讓人有種回到了民國時期的感覺。
出了街道,走在狹窄寂靜的小路上,路上卻是泥濘濕滑。順著小路一不小心就進到了一個古樸別致的庭院裡。庭院裡的情景就像電影中那明清時期的大戶人家,兩層閣樓,重脊高檐,上是木質的樓台,下是青磚的門洞,寬敞、厚重、古樸幽靜、殘破不堪。但庭院裡卻毫不掩飾曾經的富華與尊貴,隨著歲月的浸蝕,又增添了一股濃濃的清幽與愜意。在這裡,你可以卸下常日裡的疲勞匆忙,返歸到最真實散漫的歲月時光。
丹洲被稱為是一個漂在水中的古鎮,水自然就是古鎮的風姿神韻。古鎮三面臨江,四面環水,總面積為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67.3,整個鎮子裡只有一個自然村,村民為1000多人,可謂是被人遺忘的後花園。這個孤立於江中的小島古鎮,沒有路橋可通,必須渡船而入。據說,當地政府曾有意建橋,以使天塹變通途。但遭到居民的一致反對,聲稱「一旦有橋,再無丹洲」。是的,沒有橋,丹洲就會少去許多的繁華與打擾,保持著古樸的平靜與安寧,繼續沉眠在那古老而迤邐的夢境之中。這讓我們深深地感悟到小鎮的淳樸,是因村民的淳樸。如果民風的淳樸,哪來得小鎮的淳樸?
時光將記憶銘刻在斑駁的古磚牆上,當今的思緒在訴說著往日的記憶。站在城牆上往下看,古鎮就像是一個被人們遺忘的村落。殘牆與古樓冷清在雨霧之中,民居隨意地撒落在街道兩旁,到處是綠色的樹林和植被。走進這座斑駁千年歲月的幽然小鎮,撥開眼前的層層雨霧,舉目望去,遠山朦朧,空氣清新,歷史那古老與滄桑的氣息在雨後的空氣中緩緩地飄散,讓人依稀能看到古鎮往日的情形與舊貌。「土地平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