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其他小說 > 詩相 > 第四十五章《長安》

第四十五章《長安》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而黃巢的這首賦菊中「我花開後百花殺」,如果不考慮黃巢詩句的反動意味,他們的菊花詩蘊意應相近。黃巢在另外一首詠菊的詩句中表示,「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首詩是唐詩中慣用的托物言志手法,夢想自己有朝一日成為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那麼一定要讓美麗多彩的菊花和桃花一樣在春天裡盛開,可見黃巢是具有遠大理想的人物。兩首詩都是借詠菊寄託自己想成就一番事業的積極進取精神,尤其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充滿了「殺氣」,塑造作者具有氣沖霄漢的英雄形象,氣勢凌厲,是激發讀者產生積極向上思想的震撼詩句。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鹽在當代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在鹽鐵專賣的古典時期,鹽商可是鐘鳴鼎食之家,在這樣的家庭背景,自是不愁衣食住行的問題,因此黃巢精通筆墨自是必然,並且少年頗有詩才,據傳五歲多就可吟詩作對,可見少年的他頗有神童氣息,然而成年後的他並未那麼幸運,在長安多次參加科舉卻屢試不第。歷史幾乎只記載進士及第的,不過唐朝末年的黃巢成了例外,因為他領導了拔掉大唐王朝統治根基的起義運動,一千多年的科舉史上,落榜的士子成千上萬,發動農民起義運動的也不是單獨黃巢一個人,近代史的洪秀全同是如此,同樣也是科舉落榜,進入仕途無望而投入「造反」大業的。他們經歷有一定的相似性,首選都是挑燈夜讀,三番五次參加科舉考試,然後都名落孫山,再然後就走上了「造反」之路,他們起義並沒有所謂的「官逼民反」,而是基層士族成員無法得到有效的上升,通過造反改變這樣的局面,打破階層的固化打通上升的渠道,不然無法解釋黃巢曾接受李唐王朝的招降。

    《哈佛中國史》曾對中國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登科及第者,其父親同樣進士及第,其餘部分人士家族三代之內有親戚進士及第,從這個數據分析發現,若自己的社會關係中沒有進士及第的,就幾乎無緣進士及第,也就進入不了官員系統。官員系統的牌照考試比我們當代的高考激烈殘酷多了,學生時代經常聽到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進一步了解科舉史後,才發現古典時期的官員選拔考試,嚴重慘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孟郊四十六歲登科,自屬幸運兒,相當部分人到花甲之年才僥倖進士及第,殘酷的歷史現實告訴我們,科舉放榜之時,不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而是個別人喜多人愁。黃巢不知該說幸運還是不幸,從科舉上他定是失敗的,不過他卻能領導席捲全唐的起義運動,更何況造反大業,非一般人能夠領導,這點來說,黃巢自有成功一面。說到造反,它得是社會環境處於亂世之中,再者要有宗教形式的組織體系,更為重要的是豐厚財力支持,這幾項核心條件不是一群無組織性的農民所能做到的,必然使得造反事業要由富貴階層的人士組織。歷史書上常言道農民起義,而本質上中國歷史乃至世界史中,從未真正有過農民起義,真正起義的都是落寞的寒門子弟,即基層士族階層,唐末起義的黃巢便是如此,因為他們最迫切得到上升的空間,而農民多是能吃飽喝好便足以。

    長安城作為大唐的第一城,匯集「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麗人,春風得意的達官貴人在曲池上的亭台樓閣上欣賞絡繹不絕的長安花,長安城綻放最後光芒的時刻,迎來黃巢浩瀚蕩蕩的萬千黃金甲士,麗人也好,長安花也好,黃金甲士也罷,進入長安城,其背後皆為名與利。名與利的修羅場,自人類有史以來就一直在輪番上演,曾經成為世界第一城的長安更是如此,相傳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七歲時創作一首《牧童詩》,形象的表達出長安曾經是無數世人的名利場。

    《牧童詩》


    (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七歲時的黃庭堅,跟隨其父被邀請至幾位詩友家飲酒作詩,父親的朋友打趣的詢問到,久聞令郎(即黃庭堅)聰穎伶俐,可否讓賦詩一首,黃庭堅果真不負眾望,作出《牧童詩》存世於今。這首詩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尾兩句「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機關用盡」一詞廣為人知,用來形容費勁心思與人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很難想像,當時七歲的黃庭堅能有這麼深刻的認知,若是現代人七歲智力水平和社會認知,別說七歲作流傳千年的古詩了,能背誦詩詞三百篇都算非常優秀。相傳作此詩時黃庭堅年七歲,倘若屬實,黃庭堅絕對是神童般存在,今日我們同樣可以在網絡平台上欣賞到一些具有天才潛質的少年,這些人普遍出身於鐘鳴鼎食之家,可想而知,要想成才,殷實的家庭環境必不可少,一般家境人物想要成才,應堪比蜀道難。黃庭堅在詩中所言的「多少長安名利客」,採用「多少」而非具體的表述,用以表明長安的名利客無止境,在爭奪名利的修羅場中,自是機關用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黃庭堅的這首七言絕句言簡意賅的道出人們所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爾虞我詐。

    長安自李唐滅亡後,再也未能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頂多也是作為陪都呈現,抑或是中央政府直轄城市,曾經的長安回望繡成堆與萬國衣冠拜冕旒,一去不復返,不過長安城的歷史文化底蘊尚存。在宋代,仍有很多詩句描寫長安,如較好的詞句「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宋代詩人黃庭堅寫「長安多少名利客」也從側面說明,宋代的長安還是很多社會名流聚集爭權奪利的地方。昔日的長安,歲月流轉千年,成為當今的西安城,當年的繁華景象無法再現,存留的古城牆是明代時建設的,唐宋之前的影子只能通過仿真建築來呈現,猶如現在的「大唐不夜城」之景象。西安要想重回長安城在中華大地的輝煌地位,應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它的輝煌只能沉寂在李唐歷史中,再者透過文學瑰寶的唐詩,領略下昔日長安的輝煌,尤其是它的文化底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小滿老豆推薦:  
隨機推薦:  寒門崛起  全民小鎮之辣主麻仆  無敵升級王  神話版三國  合體雙修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詩相"
360搜"詩相"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