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奈何
————————————————
有酒!
有書畫!
亦有美人相伴!
不對!
當美人準備涉足這裡的時候,賀蘭敏之面色一變。
所有人,除卻陸安康便都出去了。
陸安康瞧出,他應該是只想一個人呆在這裡,倘若找個人相陪的話。那這個人便是陸安康。
陸安康沒有拒絕這樣的無形的要求,他也沒有懷疑這酒中是否下了毒。因為對於賀蘭敏之來說,殺了自己,不需要這麼麻煩。
所以,陸安康說道「得有些肉啊!最好是花生米什麼的。」
事實上,這個時代還沒有花生米的存在。
所以賀蘭敏之被這麼一問,就愣住了。
那花生是美洲植物,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才開始在舊大陸傳播。花生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蠶豆遲得多,大約明朝明世宗嘉靖九年代傳入中國,由沿海傳入內陸地區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見的筵席食品。
雖然大多數人說花生原產於南美洲一帶。但國內有關花生的記載始見於元末明初賈銘所著《飲食須知》中陝西漢陽陵西漢漢景帝劉啟墓陪葬坑出土了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花生。
故而,歷史是一個眾說紛談的東西。
所以,不免有些地方是讓一旁人想像不到的。
酒肉備齊之後,那間屋子裡面,便只剩下陸安康跟賀蘭敏之兩個人。
兩個人喝著酒,起初還沒有說什麼?
只是在吃,喝。
吃著、喝著便開始聊起來。
他們最早聊起來的是西域。
話題是賀蘭敏之扯開的。
不曉得他是從哪裡得知,西域往西還有更加西邊的地方。
陸安康不介意跟他普及一下地理知識。
喚來了筆墨之後。
陸安康在一處畫紙上,依靠著自己的記憶,快速的將世界地圖板塊大致的描繪了一遍。
這世間的布局就如同這裡一般。
「東土的人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中間的也以為是。」
「那西邊的也以為是」
輪了一圈之後,發現竟然還有一塊地區。
「那裡名喚新大陸,也是一方天地。」
賀蘭敏之看著那板塊地圖,不免好奇的問道「你是說這地是圓?」
「如果你非要聽,我能給你講三天三夜不停歇一句。」
陸安康言道「至少在我遊歷天下的日子裡面,這的確是真的。」
賀蘭敏之充滿好奇跟疑惑的目光瞧著那地圖。
有關這地理學。
戰國之後,古代地理知識經過積累形成為一門學科──中國傳統地理學,即明清時候所謂的「方輿之學」。
「地理」一詞在中國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候。《周易·繫辭》有「仰以觀於天文,府以察於地理」之句。唐代孔穎達解釋說「天有懸象而成文章,故稱文也;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西漢《淮南子·泰族訓》明確闡述了研究地理的目的「俯視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陸、水澤、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財,以除饑寒之患。」即根據不同地理環境從事生產,以解決穿衣吃飯問題。
東漢以前,已有兩部區域地理名著問世《尚書·禹貢》和《山海經》。《山海經》中地理價值大的是《山經》部分,其寫作時代是漢代之前。它對黃河和長江流域及其以外廣大地區(地域範圍遠比《禹貢》為大)的自然條件以「山」為綱進行了綜合性記述。《山經》總共記載四百四十七座山,先按方位分為中山經、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和東山經五大區,每一區又分成若干山系,每一山系都以方向道里把一個個山嶽連接起來,對每一山嶽都記述位置、水系、天然動植物和礦產資源,所記當然不盡正確。《禹貢》和《山經》都是地理著作,但都未以「地理」命名,且體例也不相同。及至東漢班固著《漢書》,其中有第一篇以「地理」命名的篇章,即「地理志」。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傳統必理學開始形成。這個時期,中國地理學在疆域地理志
第四十七章 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