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達本來很鎮定,敷衍常凱的時候也周全縝密,可常凱走後,看著蒙古行營,卻不由自主的狂怒起來,如果毫無希望,沒辦法得到,那還沒有牽掛,可現在就要抓住,接下來卻會被徹底撕碎,這種落差,這種痛苦。
可以憤怒,可以悲慟,可以絕望,但這些情緒都必須儘快的散去,就算走向終結,也要冷靜著去。
觀察戰場的小股蒙古騎兵已經離開了,但任誰都能注意到,往來于田莊行營的騎兵隊伍頻次開始變大,或幾騎,或幾十騎,南下北上,東來西去,串聯著蒙古大軍幾個方向上的隊伍。
城頭並不僅僅是朱達在觀察,還有很多人看到這些,蒙古人的糧台行營進出的騎兵變多,讓他們以為是蒙古大軍撤回草原的時日臨近,興奮和欣喜的氣氛還是瀰漫開來,韃子肯定是在布置如何退兵了,要不然這麼聯繫做什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家想得也沒錯,大家只是沒想到蒙古大軍退回草原之前必須要先打下懷仁縣城。
「......韃子比我預想退兵的要快,他們最多看到了太原城就開始回返......」當周青雲過來後,朱達說出了自己的分析。
「那韃子這一次賺不到什麼,也就是能熬過夏天。」這分析讓周青雲很是錯愕。
雪災和嚴冬會讓草原上的牲畜大批死亡,對以此為生的牧民也是滅頂之災,很多小部落往往會在這樣的災害面前一夜死絕,這就是蒙古部落南下侵襲搶掠的原因之一。
欲望是無限的,衝進了比草原富庶百倍千倍的大明內陸,當然不會滿足於搶到可以過冬維持的財貨物資,都會儘可能的燒殺搶掠,為了財富和女人以及實力的貴人們更會推動著大軍做到不能不停止的地步。
但這一次從衝進到撤回去,很大可能會在一個月內結束,這還要算上行軍和作戰,用搶掠的時間自然就大大減少,雖說在懷仁縣城這邊看著一車車財貨送進糧台大營這邊,數量的確巨大,可比起這支大軍的規模來說就算不得什麼,「杯水車薪」這個比喻未必應景,可單純從數量級對比來說則很恰當。
人不可能違背本心做事,草原上的貴人就算是可汗大汗這種頂尖人物,也不敢擋住大家發財,被下面弄死換人上去的先例不要太多,大明不缺姓朱的宗室,草原上也不缺黃金家族的後裔,這次蒙古大軍的「進退迅疾」太反常了。
開始佯動麻痹,到東西兩路的全力突破,然後一路上的周全進軍縝密布置,甚至還要算上夏天那次小規模的沖入和試探,一路都很高明,又怎麼會反常,他肯定有目的。
朱達曾經想過很多可能性,幾種當時以為是妄想,可現在反倒是相對離譜的幾種猜測更接近現實,比如說這次幾萬大軍的行動是一次演練。
在應州之戰後,草原上的蒙古各部也有十幾年沒打進大明,更不要說小王子達延汗敗後草原上如同一盤散沙了好久,那麼想要再次組織起來,需要整合需要訓練,需要用行動來規範,這次攻入大明就是演習,從準備到突入再到撤回,都是演習。
借著這個過程把所有力量捏在一起,搞不好還要藉此處置立威,比如說要撤退的時候,有人貪圖財貨,貽誤戰機,那就是殺雞儆猴的好目標了。
如果對方是這樣的計劃,那退兵只怕比自己想想的還要快,如果是演習和演練,那麼設置的就要比正常的行動更緊促。
也就是說,蒙古大軍回師攻打懷仁縣城的時間可能還要提前!
想到這裡,朱達卻沒有失態發怒,他只是禁不住苦笑,命運還真是戲弄人,剛剛驗證出毛紡的竅門,就得出了提前攻城的結論,還真是福禍相依......
當然,蒙古大軍提前回師攻城是最壞的可能,或許他們會回師但不會攻城,或許不像朱達所想那般是整合草原力量的演習演練,這就是大家為了過冬南下,然後出了亂子不得不撤軍,顧不上財貨,更顧不上懷仁縣,那樣的話,大家安然無事,如意大吉......
可設想各種可能發生的局面,必須要先考慮最壞的,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沒那麼多心想事成。
在最初的衝擊過後,朱達也很快平靜,因為這些日子的衝擊實在太多了,多少會習慣和麻木,當你視死如歸之後
第二百九十七章 心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