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小時,我需要1個小時!」
在南安普頓的德軍指揮部里,老將興登堡一再重複著自己唯一但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在預備部隊抵達並部署完畢之前,那些遭到英軍進攻的部隊必須在現有陣地上至少再堅守1個小時。
在那片被臨時命名為「河源角」的區域,德軍與英軍的兵力對比是1比朽,那恐怕是這條戰線上雙方兵力對比最為懸殊的地方。儘管前線的德軍構築了陣地,但遭到忽如其來的打擊之後,士氣和預先的部署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不過,德軍指揮部里並沒有恐懼或是絕望的氣氛,畢竟英國人的這次反擊與其稱作是反戈一擊,更不如說是迴光返照。百萬德軍從完成登陸到發起最後的戰役間隔4個多月,這並不是效率低下的表現,相反的,這是一種戰略上的考慮。多一天時間,英國人所面臨的物資缺乏就多一分――4500萬英國人,加上來自各大英國協國家、英屬殖民地的數十萬軍人,每天在各方面的消耗是驚人的,而在德國海軍的出色封鎖下,每天運到英國的貨物簡直是杯水車薪。德國海軍的靈魂人物提爾皮茨甚至預言,德國陸軍即使不發動進攻,這種局勢再持續1-2年,英國也會被饑荒和暴亂打倒。
德國陸軍總參謀部並不打算讓提爾皮茨的預言成為現實,因為那樣德國也要付出相當高昂的代價――4個集團軍的補給同樣驚人,海軍也需要滿負荷工作,加上難以預料的國際政治因素,最終,戰鬥在一個大多數人認為適當的時候重新打響。
正是基於這些原因,德國將領們都把英國人的反擊看成是耗盡他們最後力量的行動。對於這種看法,68歲的興登堡在心底也是贊同的,但一貫地謹慎風格還是讓他小心應對。根據來自前線的最新情報,這次英聯軍第17、第22兩個預備集團軍在奧克斯福德以西一共投入約30萬兵力。發動反擊的部隊在大炮的支援下沿著泰晤士河上游發動進攻。黑林根將軍在那裡的第3軍雖然實力不弱,但由於英軍的這次反擊來的太突然,目前為止這個軍的損失相當慘重――大約四分之一地兵員失去戰鬥力、三分之一的輕裝備和大部分重裝備丟失。突破這一區域的英軍隨後分兵兩路,一路向西迂迴佛朗索瓦將軍的側翼,另一路迂迴克盧克將軍的側翼,這兩個集團軍的部隊也先後發來與英國人交火的報告。
「1個小時……」
一位德國將軍掏出自己的懷表,此時是凌晨5點,1個小時之後。英格蘭的天差不多也該亮了。
薄物瀰漫的大地上,到處都在進行著激烈地戰鬥,這片土地究竟會是誰演出地舞台?誰又會成為真正的贏家?人們努力著、奮鬥著……
那位小鬍子上士,雖然有著漂亮的面孔,此時並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地名字。若干年後,他和他的戰鬥事跡被寫進了軍事學院的教科書,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多少人能夠像奧利弗?哈勒上士一樣帶領17名步兵對抗2000名敵人!布爾戰爭中的機槍屠殺算是一次,但那些土著人手裡的武器是極其落後的,而哈勒上士面對的是1個裝備著步槍、機槍和手榴彈的整裝英格蘭步兵團。負責防守那片山丘的本來有兩連德國步兵,但當前方的攻擊部隊與迂迴地英軍鏖戰時。其他士兵奉命前往增援。那些士兵是否改變了前方的戰局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哈勒這邊的陣地卻在一刻鐘之後遭到了另一夥英軍的攻擊。
當來襲的英軍排成散兵線並開始向這邊推進的時候,哈勒上士和他的口名士兵手裡只有18支毛瑟1898步槍、,挺改進型火鳥輕機槍即g-14機槍、在英軍陣地上繳獲的1挺維克斯-馬克沁機槍和1挺劉易斯機槍、42枚m24型長柄手榴彈、2箱英制黑爾手榴彈。面對沒有炮火支援的英軍,那3挺機槍看起來是可以倚靠地。但實際上那挺維克斯幾乎是沒有子彈的――除了槍身上掛著的那半條彈帶之外,而那挺劉易斯機槍也在射出兩梭子彈之後也彈藥告罄了,因此這些德國步兵唯一可用的只有自己帶來的那挺「火鳥」。值得慶幸的是,這種輕機槍是德國步兵們非常喜愛的武器,而且這種喜愛程度絲毫不亞於經典的毛瑟步槍。g-14是在老火鳥機槍即g11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因在1914年定產而被定名為g-14,它一改g11槍管易發熱、持續射擊易卡殼等缺點,雖然機槍重量略有
戰爭與和平 第三十三章 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