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晉三十年八月,永晉帝在寢宮之中病逝,駕崩之際,他目光閃過久違的清明,他看著恭恭敬敬跪在自己身前的楚世煦,長嘆一口氣。】
【「你以為有些人是賢臣,有些人是奸臣,但實際上他們未必是賢臣,也未必是奸臣,到底忠或是不忠,你切莫不可...以言行而...論之。」】
【「真正的忠臣,是那些你想殺便能殺掉的。」】
【「因為你的權力在他們之上。」】
【「記住——」】
【「為君者,萬不可親信一臣。」】
【言盡於此,永晉帝看著楚世煦一邊垂頭哭泣,一邊仰著頭,他很清楚,楚世煦未必能擔得起如此重任。】
【「父皇,那兒臣現在能仰仗誰呢?」楚世煦小心翼翼地試探道。】
【「楊方、盧恩皆可用,有三府軍在,尚無大憂。」永晉帝假寐雙眼,不願再說。】
【永晉三十年九月,永晉帝立秦王楚世煦為太子,不久過後,永晉帝駕崩,諡號『欽天英毅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道皇帝』,葬於定陵。】
【秦王楚世煦要求群臣先要為他的父親定下廟號,再商討更替年號之事。】
【大臣們紛紛上書,認為正光帝本為正統,而永晉帝是兄終弟及,適合世宗這一廟號,且永晉帝勝在『統緒自此開世』之美、『中接大統而新治』之盛,也不辜負世宗的褒義,他們紛紛覺得永晉帝廟號世宗是最好的。】
【秦王楚世煦同意了立自己的父皇永晉帝的廟號為世宗。】
【隨後,在大臣們陳推出來的年號里,選擇了一個名為『開陽』的年號。】
【認為自己的煦對上陽,旭日而起,是大周往後應當看到的景象。】
【永晉三十年十月,楚世煦青睞王氏,因為他的母后正是王氏中人,這讓王氏的權力在大周朝堂中一躍而起。】
【同月,桓盛辭官離開了朝堂。】
畫面上,桓盛和桓奕坐著馬車已經朝著涼州的方向走了。
桓奕握緊拳頭。
楚世昭死得不明不白,但是大周王朝對楚世昭之死的態度,僅僅只是追責了王睿貞和個別江南官場的低級官員,這些一看就是拿出來頂包的。
你管這叫報仇?
桓奕真想罵死這窩囊的大周皇室,這永晉帝。
你兒子給人整死了,你的雷霆一怒就是這樣的雨點大小。
再看一眼這一年過了就駕崩的永晉帝,桓奕當場釋懷地笑了,大才,真大才。
她力勸自己的大兄回到涼州,別在這裡的長安朝堂浪費時間,回到涼州積蓄力量,不比把身家性命留在長安強?
起初,桓奕想將楚世昭留在長安,就是想能不能通過正常繼位的手法,讓楚世昭奪嫡成功,直接繼位的話,那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煩的步驟,比如可以馬上安插涼州的軍隊來助陣朝堂。
涼州軍團聯合三府軍,這不是隨便收拾那些不安分的節度使,平定起義軍也很容易。
因為在桓奕看來,這些兵亂,都是越早處理越好處理,往後每個人都做大了,那還處理什麼處理,洗乾淨脖子等死就好。
但如今看下來,留在長安,這困難比問題還多,解決掉一個還有另一個,不如直接拿武力開錘。
越看,越覺得打進長安好像比其他選項容易點。
【永晉三十年十一月,王氏認為各地節度使的權力過盛,應當藉助如今強有力的武裝去削掉那些不受控制,不尊朝廷號令的藩鎮。】
【他們首要認為要替換的節度使,便是在范陽坐鎮的馬溯安,此人異族也,靠著盧恩故吏的身份,這才在范陽當上了節度使。】
【而盧氏在范陽一帶頗具影響力,兩者結合,是為一患。】
【盧恩對此是力保馬溯安此人沒有異心。】
【於是在王氏的壓力下,群臣上奏,要求馬溯安將自己的嫡長子馬巍送入長安里,以表露自己沒有異心。】
【受到詔書的馬溯安果真沒有『異心』,將自己的嫡長子馬巍送入京城作為『質子』。】
【但是,如此行為,怎麼能滿足
第73章 楚世昭忽然有了頓悟!龍場悟道的條件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