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諸位看官請諒!
西北災民大回遷,是楊虎城和馬鴻賓決然不能反對的,他們歡迎還來不及呢。四年來的連綿天災,加上29、30年的戰禍席捲,令陝甘地區幾乎十室九空,民間被搜刮的一乾二淨,他們兩人站穩腳跟之後,面對的是絕對的一窮二白,不要說收稅,連民夫都湊不齊。
在這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年代,人口和稅賦是保證自己的軍兵強大的根本。陝甘兩省在中原大戰前後兩次的折騰中已經大傷元氣,能夠徵兵的青壯年折騰了個差不多,天災之後,逃難的、群起成流民匪盜的站了多數,老實本分的要麼參加了賑災築路,要麼拖家帶口乾脆跑到了山東湖北謀求生路。
如此一來,到了1932年,這兩個省明顯的是地廣人稀蕭條破敗,楊虎城除了自己帶來的老底子之外,甚至不敢再大肆徵兵,因為根本養不起,並且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為了徹底平定龜縮在陝南的那些小股人馬也頗費一番精神,根本顧不上調理民生整頓經濟。而他和馬鴻賓面臨同樣的問題,老蔣仍舊在耍的那種挑撥離間一山二虎的手段,想方設法塞進去一些不安分的傢伙製造不團結,令他們相互內鬥顧不得壯大力量找中央的麻煩。
這一點,他們兩個人倒是挺有默契的。在迅速平定甘南、陝南局勢之後,兩個人都擺出來一幅不對付的架勢,似乎隨時準備向對方下手開刀,實則,兩個人也是在無奈之下保持的這麼一種均勢。憑他們自己的力量根本就折騰不起,鐵桿部隊打沒了,老蔣就勢派人過來收編掌控,這才是最不合算的。明面上,馬鴻賓是聽老蔣吆喝的,不過他頭頂上還有許雄的第一機械化步兵師,這就形成了甘肅內部對峙,而楊虎城同樣免不了這樣的威脅,腦袋頂上還有姜海的第二機械化步兵師,外加旁邊的閻老西兒,河南的幾位蔣系要員,甚至川陝交界的赤化力量等等,可是夠錯綜複雜的。
唯有這樣,蔣總司令才能對他們放心,再者說鞭長莫及暫時收拾不到他們。
但是,他們的處境仍舊是艱難的,這個年頭誰不想過的更好一些?誰不想兵強馬壯雄霸一方?那都需要人口、地皮和錢!現在陝甘最缺的就是這些,地皮好歹他們有了,但是人口隨著四年大災的連篇折騰流失嚴重,錢?沒有!這兩省要啥沒啥,靠天吃飯的農業又垮台了,想要振作何其難也!
現在機會來了,賑災修路把所有的基礎都打好了,農田水利也可以投入使用了,關鍵的一大批深達上百米的機井都次第投入使用,只要人口到位,農業頓時就可以恢復,且能夠比災荒之前更好!農業為本,農業上來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這是他們迫切需要這幾百萬人口的第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隨著人口而來的巨大資本力量!這些人口在山東可不是整天蹲在流民窩棚里混日子的,他們都參與到了再就業的集中培訓當中,不論是農林牧漁的還是水利工程的,抑或是在各大工廠上班的,只要是成年男女,手中多少都掌握了一定的生存技能,配合那種合作化大生產的環境和適當的管理,這些人活生生就是一群現成的工農業發動機!他們不但在幾年中憑著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了遠超想想的財富,更有了馬上就能繼續創造財富的能力,這是怎麼都求不來的,光這些人就能將陝甘的基礎經濟來個天翻地覆的大變樣!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跟隨著幾百萬人到來的,為他們提供重新安置所需的一系列農業、工業設施。從基本的房屋建設,到無數的衣食住行所需物資,再到巨量的農業機械、工具,和數以千計的加工廠、輔助工廠設置,那完全是要在陝甘地區重新建立十座新城市的宏偉計劃,憑著數百萬人口的辛勤勞動,這將帶來多麼大的財富,對他們來說,是天文數字!
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有組織有秩序的大遷徙運動。從魯西南地區開始,無數家庭和個人分別乘坐火車、汽車,井然有序的次第起行,分別走西出徐州橫越河南到陝西,或者北上德州經北平到包頭再到蘭州,數十列火車和上萬輛的卡車開始了耗費巨大耗時長久的搬遷工作,這項工作前後持續了三年才徹底完成,一直到1935中,當最後一批西北移民投入到正常生活之後,整個陝甘寧綏遠四省其實整個民意已經陷入到陳曉奇掌控之中。這些從吃喝拉撒到衣食住行,再到教育工作各個層面都被他和他的團隊重新
第六五章馮玉祥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