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
一位亞裔長相的阿美瑞卡人被秘密帶回了華夏。
這人的嘴巴很硬。
但再硬,也硬不過偵訊。
沒有人能扛得住不睡覺,當困到極致,又不能安然入睡,那種煎熬非常人能忍。
99%的人,都無法扛過偵訊手段。
人類是對同類最殘忍的種族之一。
不到一周,那人全吐出來了。
對方是受僱傭某基金會,那個基金會一看就是幌子,什麼都查不到,註冊在開曼。
所有的信息全是偽造。
線索又一次斷了。
不過。
李傑不管是誰,反正肯定是那幫利益集團,線索,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有動機。
得虧他不怎麼坐飛機。
如果他要是做什麼航班出國,保不齊給他來一趟失聯。
真遇到了那種事,那才是危險。
遇襲事件發生後,研究所的安保等級又上了一個等級,李傑也很少外出。
這段時間,他正在搞另外一樣東西。
那些人瘋狂的原因很簡單,不過想打壓華夏的產業升級。
敵人想要摧毀的,那就要竭力發展。
李傑研究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新能源戰略亟需的動力電池。
如今,電動車用的都是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是有上限的,一公斤的鋰離子電池最多存儲0.3千瓦時的電能,想要提高存儲上限,就得改變賽道。
眾所周知,固態的密度比液態更大。
鋰電池的下一代發展路徑就是從液態轉變為固態。
固態電解質的能量密度更高、循環壽命更長,安全性也更高,電池形態的擴展性也會更強。
其實,固態電池的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
但車上用的固態電池要求更高。
穩定性、安全性、成本等等,都是最大的痛點。
而這,擱在李傑這裡都不是問題。
如果不是一步到位太嚇人,他都能直接拋出核電。
不過。
那玩意也沒那麼好弄,需要的前置太多,《流浪地球》世界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完成小型化。
以當下的技術條件,即便李傑是開卷考試,也需要一二十年時間才能完整轉變。
而全固態鋰金屬合金電池不用。
從突破到量產,頂多兩年。
這也是《流浪地球》世界曾經走過的路,鋰金屬合金固態電池的上限比鋰離子電池高多了。
如果用上那些能量密度極高的合金,一塊書包大小的電池組就能供一輛車跑上2-3000公里。
一立方大小的電池組,那種重型卡車能跑上5000公里。
5000公里的續航,足以覆蓋絕大多數任務。
不夠?
多備一組電池組。
等到達目的地,電池一換,又能繼續跑。
雖然上限高,但跟核能相比,還是太低了一點,流浪時代開始,那些電池組基本已經面臨淘汰。
都是一些困存貨。
不過,李傑沒有第一時間掏出最好的合金固態電池,只需要領先一步即可。
同等大小的電池組,需要提高到1200-1500公里,足以吊打市面上的所有電池技術。
他的這個數據可不是虛標,而是正常狀態下的續航。
即便激烈駕駛,功耗全開,也能保持1200公里的續航,
而且充電速度很快。
只需要兩小時就能充滿電。
充電兩小時,續航1200-1500公里,足以打消消費者的電量焦慮。
除了部份用戶,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會在一天之內開到1500公里。
更更關鍵的是安全性。
合金固態電池的性狀極其穩定,哪怕暴露在空氣之中也不會起火。
那麼多優點,合金固態電池也不